本篇是这个系列的终篇,接着上篇谈的 突出事件,希望你能觉察到,人会对小概率事件充满幻想,且动力十足。
这没有对错,只是人的行为习惯(行为偏差),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了解这些行为习惯,来增加自己分析问题的逻辑宽度,达到对现象的多维度分析,且能跳出来利用现象去指导自己的投资。
这个地方要多啰嗦两句,因为以上是写这个系列的主要原因,这些内容不是在告诉你如何投资?如何买卖股票能赚到钱?而是想说,每个行为的背后既有有意识的部分,也有无意识的部分,或者说人的行为既理性又不理性。
有人过马路摔倒了,第一个人走过去的时候没有去扶,后面接着走过去的多半都不会去扶。
去餐馆吃饭,在我们没有更多信息的情况下,会习惯性的去人相对多一点的餐馆。
——羊群效应
比如说本篇要说的主题羊群效应,过马路时第一个人过去的时候可能是没看见,也可能是觉得对方摔的并不严重,第二个人会基于第一个人去做判断(理性部分),他没有扶可能是这个人确实不需要扶,所以我也不去扶。
最后,大家都没扶,这就会形成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如果媒体要报道这种事情,一定会打上人性冷漠的标题来吸引眼球,但事实上,经过那里的人并非都是冷漠之人,但他们确实做了冷漠的事情。
这就是既理性又不理性,当我们了解这个基本点以后,本系列的两个核心也就出来了:
第一个:能看到行为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并学会解释它。
请回答:为什么股票会被高估?
有价值?对是一点;还有可能是账面亏损过高,导致投资者长期持有;还有可能是比起下跌,投资者更愿意相信它会上涨,即便价格已经翻了几倍;还有可能就是他买了,所以我也买了。
当我们能看到这些的时候,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会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关于——学会解释它。
回到本篇的羊群效应,知道人为什么会有羊群效应吗?原因还要从进化论角度来讲,我们知道远古时期文字很少,比如有个池塘,有一个人喝了这里的水后死了,恰好被你看见了,你又不会写字,也没办法立个牌子告诉后面来的人说“禁止饮用”。
于是你用语言告诉你朋友说这水不能喝,于是你朋友不喝走了,这时候又来了两个人,一个看你朋友没喝走了,也跟着走了,另一个没有走,还是去喝了,结果就死了,久而久之,活下来的人都是善于跟随别人的人,那些“我行我素”的人就被淘汰了。
听完这个推演过程,我们会发现,如果那个时候有文字,能够说清楚水有毒这件事,可能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也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羊群效应。
所以,看到,并能解释才能避免实际操作上的偏差,提高整体胜率。
第二个:只有顺势而为,没有对错之心。
我们知道羊群效应是一种行为偏差,似乎有偏差我们就该克服,这是从小到大养成的思维习惯,但这里要说的是,既然大部分人都有这种习惯,那就学会利用这个习惯。
这个逻辑跟我们经常谈论的商业模式一样,人在某方面有需求,比如懒得去餐厅吃饭,于是外卖就出来了。
在投资上也要学会这样思考,顺着大家的行为习惯去投资,比如羊群效应衍生出来的投资策略可以是这样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
A股开户数首次突破1.6亿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917526869404583&wfr=spider&for=pc
这个消息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股票,看到这个消息的人也会被影响,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开户和购买,这个时候就可以顺势而为。
但这样操作比较粗糙,也可能误入追涨杀跌的歧途,所以,我们需要获得更多数据,让这个策略变的更有效。
比如投资者股票账户的仓位,如果大家的仓位都很重,也就是账户里大部分钱都买股票了,这个时候就不能买入,因为市场中已经有很多钱了,指数、股票价格再次冲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但如果投资者账户的仓位很轻,也就是很多钱还没投资进去,那这会进入就是顺势而为的好时机。
关于对错之心,我想讲一个以前听过的小故事,原版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说有一个爱学习的人经常被一群玩闹的孩子打扰,他每次让这些孩子离开都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每次孩子来玩闹时就给他们一些钱,孩子们很开心,但几次之后,他就不给这些孩子钱了,这些孩子看没钱了,也就不在这里玩耍了。
给孩子们钱让他们玩闹看似是错的,但却实实在在的解决了问题。
总结
本篇简单阐述了羊群效应的现象,人为什么会有羊群效应?以及用羊群效应建立的交易策略。同时,还讲述了本系列的两个核心观点:
-
能看到行为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它,并学会解释它。
-
只有顺势而为,没有对错之心。
以上是个人学习行为偏差过程中,结合实际交易经验总结出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当然有兴趣的也可以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