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别说抱持孩子的情绪了,连自己的情绪都抱持不住,很让人挫败,也让人自我怀疑。
难道辞职在家是错的吗?但我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三年级和二年级确实是不一样的。双减后小学低年级(1-2年级)没有家庭作业,不进行笔试,对预习复习要求不高,三年级则陡然加码,如果我没有先扶孩子一把,他可能就摔了。身体上的伤痛早晚会愈合,心理上的矮子则比较麻烦。
三年级有些像小小房子转学的第一学期,最初总要要经历一个过程,可能是一两个星期,一两个月。所以不能因为这一点点的挫折就对自己否定,虽然我气得胸口发疼,七窍生烟。
小小房子那天说早上来做语文作文,要我早一点叫他起床,我们规划了周末两天的行程。但早上他磨磨蹭蹭翻翻书、拼拼乐高,就是不去写作文,距离出发也就十几二十分钟时才开始,时间就非常紧张,且哪怕开始了,效率也比较低。很快超过约定出门时间,我表示无法去吃他想吃的早餐了,他便生气发脾气,扔东西、把自己的作文纸揉成一团。
我心中早攒着一股火,压抑着自己没再说什么,在家准备早餐,然后跟他一起收拾完,出发参加荒野科学周末的课程。
临出门时他穿了双特别脏的鞋,让他换愣是不干,说擦下就可以,但一路直到下车也未见动作,我冲口而出:想要跟我一起,我希望你把鞋子擦干净。他自然没听。我们各自压着火。
他走之后,我开始反思,也带着愧疚。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大程度上还是我们内在有很多的负面情绪,没有消化,也未处理好。你不是不知道,你是做不到。
如果我能抱持住别人有可能因为孩子脏的评价对我带来的压力,我对他会有更多包容。我自己在那一刻都没有办法去消化这种压力(主要有多种情绪的积压),何况是孩子。
当大脑开始冷静,我看到他不是故意磨磨蹭蹭,是这件事对他来讲就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青蛙,压力巨大,就会不由自主地往后拖延,我应该是跟他一起分解。《微习惯》一书中说,把动作分解成无论如何都可以完成的每一步,自己都受益于这一点——月检视每月几万字草稿,我却坚持了将近6年60多个月,却忘了,孩子也是一样。
接到他后,我跟他道了歉,并且讨论一下我的思考,询问他是不是真的想要成为学霸考上清华,如果真的想,妈妈就全力帮你。然后带着他让他自己来分解成无论如何都可以完成的步骤,安排好完成的时间,然后开始执行。
当然,计划固然重要,但做完计划不代表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计划的执行,哪怕他到时心有不甘,我也要抱持住自己的情绪、接纳他不情愿地拖延、在他不情不愿甚至发脾气的时候,拥抱他,听听他地牢骚,最后温和询问:还想上清华吗?(这里问过很多次,他都是想上)
那么,就从这第1步开始吧,来吧,然后扶着他的肩膀推着他,或者拉着他的手跟他一起坐到桌子旁,在他的旁边陪伴他一起完成他的第1步。做我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看着他。
最初必定是要先带着做一段时间,短时间内无办让他自己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而这个时间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3个月、半年。需对自己做好心理预期建设。
可能就是我太急于放手,所以让他面对对他来讲超出能力过多的压力,以至于越来越难以启动。而这种压力其实还是我传递给他的。我的根本问题是,自己没梳理清楚,只一味跟随感受和情绪,哪怕稍有理智,也没梳理出逻辑和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永远问自己下一步可以做什么,而不是无尽的焦虑和担忧。很快情况就大有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