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通过阅读各种对此诗的赏析,了解到这是一首婚礼祝福诗,也有人说这是赞美君子成人之美的诗歌,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首诗吧。
我个人比较偏于用来在婚礼上祝福新郎新娘的诗。根据古代诗歌常用的指代手法,“木”因质地坚硬且笔直常用来代表男性,而藤因柔软弯曲常用来代表女性。所以诗中“樛木”与“葛藟”指的应该是新郎与新娘。
“樛木”本意是指树枝向下弯曲的树。与那些顶天立地巍然于林中的高大且笔直的参天大树是有着不言而喻的区别的。那以樛木来祝福新婚中的新郎是不是会有点儿戳人伤疤的感觉呢?至少我本人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诗经的经典与流传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以我个人不才的判断与理解,我觉得“樛木”与“参天大树”正是普通百姓与达官贵族的区别,一个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是高高在上、衣食无忧。所以我觉得此诗应该是一首为生活在周南地区的劳苦人民新婚时祝福的诗歌。
南方有一棵树枝向下弯曲的大树,葛藤来到它的身边开始缠绕它。快乐的君子啊!幸福安定也会慢慢地到来的。
南方有一棵树枝向下弯曲的大树,葛藤已经将它的树干掩盖。快乐的君子啊!以后的生活也将会被幸福和美满包围。
南方有一棵树枝向下弯曲的大树,葛藤继续在它的身上缠绵萦绕。快乐的君子啊!一切的好运与福气必将会成就他的。
另一种对此诗的解释是赞扬君子成人之美。毕竟“君子”在古代常指品德高尚之人。对于藤蔓的萦绕,樛木依之乐之,任其快乐地生长和攀爬,这不正像君子不求回报互相成全的高尚品格吗?
此外再多说一句,全诗共三段,每段前后各改了两个字,前面的“累”、“荒”、“萦”对应着后面的“绥”、“将”、“成”,这正是《诗经》中常用的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对以后的《诗经》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名家点评
汉代卫宏《毛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宋代朱熹《诗集传》:“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文选》班孟坚《幽通赋》:‘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李注引曹大家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