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早上好!
我现在很喜欢一个标签就是越读者,就是超越的越,一个是阅读突破传统的方式,比如每天我们都可以听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延伸意义还应该包括行走,与人交流,阅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的行程意义含量,还有与什么人交流。光这两个内容就有很多延伸内容,我们只简单地说一句,这两个途径我们最终是否参与与自己对话更进一步,如果没有其实也就没有太大收效。
今天的题目其实也是一个永恒的题目,先讲第一个越读。最近有朋友在问我,源于我引用过圣经约翰福音中的一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有朋友在听完马上接上一句:还是活着好,活着好。呵呵,其实这句是说一个老师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然后抱得的是三春晖(谁言寸草心)。也可以是描述一个领导人的甘心乐意付出,换得团队和队友们的成长,不是简单地生与死。还有朋友问我关于司徒雷登,因为我在讲到他时说过这几句经文,因为司徒雷登先生几乎为了中国的燕京大学和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也确实是一个卓越教育家,一个外国基督徒教育家的写照。所以说,越读就是不同方式的阅读,行走,观世界,观山水,观人物,然后力求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几句再拿出来还是很感动。
回到我们最基本的阅读方式,虽然我们不容易买到中文书籍,但现在我们却可以听到很多好内容,这确实是一种享受和值得感恩的地方。阅读经典,不分东西。这也是我在读书会里一直倡导的。以前呢我在讲读书话题,现在也觉得一个宝贵的话题,就是建议和提议大家回顾下:自己的阅读史上间歇的时间和原因,或者什么阶段是你很开心的阅读时间?比如说我呢:1. 三毛去世的时候 2. 42岁左右。但是这两次停读都对我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个让我更加平衡地学习生活,一个给了我一个很好间歇之间,之后是我走近信仰,打开自己甚至是一个飞跃的阶段。因为我开心地发现年轻时喜欢的文学作品,那些文学大学很多有信仰背景,难怪很多记忆犹新的作品经久弥新,让人难以忘怀,原因就是他们在故事中超出了个人的悲悯与关爱,所以找到线索和逻辑我特别开心。然后是我的生命渐渐进入开朗和不断打开的状态,开朗的是信仰让我打开一扇透明的窗,尤其是在外生活了半辈子,才发觉自己开始推开这扇透明的窗,更加欣喜把很多阅读的珍珠串成线,尤其是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根源,以及对西方文明和文化的系统认识。我呢由原来下意识一种阅读的幸福开始不断打开自己,更加贴近和接纳周围,然后去不断地探索和摸索,去关怀和帮助别人,挺开心的。能不断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也越能治愈自己,找到自我,发挥自己。大家可以不断回想和反味下。
那么想和伙伴们说的是,阅读经典能带我们借助高人的经验和观点不断地阅读人生和世界,同样在现实中,也要尽可能多结交一些良师益友,认真地诚恳地阅读和学习,不断总结和进步! 我们有多认真对待阅读,对自己有多诚恳,收获就有多大,还有最终收获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自己,一个有内涵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