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子有明确的主张,他有十大主张:
第一,尚贤。就是尊重贤人,以为凡是做官的都是贤人,打破原来的阶级。天子是天下最贤的大贤人;诸侯是一国的大贤人。他主张打破世袭。不要父传子,而要贤传贤。这是大变革, 要打翻周制。
第二,尚同。就是要组织起来。一乡,听乡长的;一国,听君的;天下人,听天子的。全国都要层层向上同。同时,各国对君主无须进贡,很宽松。
第三,兼爱。他设想诸侯相爱,兼爱各国的人,彼此就不会打仗。
第四,非攻。他以为那攻伐兼并的战争都是不义的,加以反对。
第五,明鬼。孔子不信鬼神,存而不论,这是说鬼神是存在的,不信就是。墨子不同了, 要“明鬼”,证明鬼神实有, 所以他信鬼神。
第六,天志。墨子信天神,以为天是最高的神,天是有意志的。
第七,非命。不要相信命运。只要做个好人,便一切自然都会好起来的。
第八,非乐。认为音乐无用,听音乐妨碍耕织,是浪费。
第九,节用。他觉得贵族太浪费了,去掉无用的浪费,财富就会增加一倍。
第十,节葬。他认为当时厚葬费用太过,是极大的浪费,提出节葬的主张。
总之,墨子想大大改变周的制度。可是当时的人,都尊古, 于是墨子的主张便借托古人,说古来如此。
墨子究竟是山东人,还是河南人,不清楚。
墨家的势力当时甚大。读书人非儒则墨,不属于儒家,便属于墨家。墨家有组织,孔子无组织。墨家组织的领导人是钜子。钜子是“大老”、 “先生”。
钜子是代代相传,就是贤人传给贤人。墨子虽然“非攻”,却善战。在墨子的书中,战书多。他要以战争来消灭战争。墨家研究“名学”,即逻辑学,是讲说话方式的,叫做《墨经》,墨家都读。
墨子,政治、军事、科学都有,高于孔子。可惜,他被人骂得狠。孟子骂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即禽兽。
汉代,对墨子很怕,因为墨家有组织,故消灭墨家。这一来墨子的书便无人看了。到了汉代末年,道教起来了,便把墨子的书收到《道藏》当中,就是把墨子的书和道教的书并到了一起。
幸而这样才把墨子的书大部分保留下来。
清朝乾隆要研究战国诸子,才从《道藏》里找出《墨子》 来,才了解墨子。
过去读《孟子》,以为墨子坏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