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读红楼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年少时读到《红楼梦》中的几副对联,只道是老生常谈,如今才明白,那些对联里的一字一句,都是人生。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第一回》,是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
甄士隐在炎炎夏日午睡,梦到了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带了通灵宝玉下得凡来,他主动上前搭讪,想看看这块玉,拿过来,结果还不及细看,就被对方抢回,说是太虚幻境到了。于是,在太虚幻境大石牌坊两边,就有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
而在《红楼梦》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之“真如福地”联出现了两句相似意思的对联:“假作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初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两句,只觉得是作者的“荒唐言”。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假的还能变成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还能无中生有?
后来进入社会摸爬滚打,经历了一些世事,方才懂得,有的人为了利益,能把假的做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
而有的人为了往上爬,能把有的变成没有,把没有的说成有的。以假乱真,无中生有,让人防不胜防。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
一般人看不透是非真假,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聪明人看透了是非真假,却自以为聪明,到处嚷嚷;有大智慧的人看透了是非真假,却不说透,给人留余地。
世间之事,真真假假,看透不说透,知人不评人,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在林府做西宾教黛玉读书时去效外散步,见到一座残破的寺庙——智通寺,门上有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想:“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对联的意思很明白,积累了下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但还是贪得无厌,不肯收手,等到走投无路之时想回头,却为时已晚。
所谓“其意则深”,深在哪里呢?譬如王熙凤,生于名门望族王家,嫁到声势显赫的贾家,成为大权独揽的琏二奶奶,有财富有地位,衣食无忧,却还是贪得无厌,拼命敛财。
王熙凤利用月钱私放高利贷,一年给自己挣回上千两利钱。自从弄权铁槛寺,王熙凤坐收三千两银子之后,王熙凤更加肆无忌惮,借贾琏的名义包揽官司,从中收受贿赂。
所以,李纨说王熙凤“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王熙凤敛财无数,也因此被丈夫休弃,锒铛入狱,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化为云烟。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是对王熙凤的警醒,也是对天下人的当头棒喝,“贪”是苦海,及时回头。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贪欲过多。不强求,不攀比,远离欲望的陷阱,知足常乐。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人生喜怒哀乐,其实无关外物,都是自寻自找的。人的心态,决定眼中的风景。
林黛玉和史湘云身世差不多,同样是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都寄人篱下。林黛玉寄居在外婆舅舅家,史湘云寄居在叔叔婶婶家,但两人却活出截然不同的气象。
林黛玉敏感悲观。宝玉砸玉,她淌眼抹泪:“淌或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桃花凋落,她悲伤不已,挥泪写下《葬花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才送给她,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她常常因别人的一句话想不开,自寻烦恼地生起闲气来,终日以泪洗面。林黛玉本来就身体孱弱,久而久之,更加弱不禁风。
史湘云曾对林黛玉说:“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史湘云旷达乐观,什么都看得开。她在叔叔婶婶家每天都要做针线活做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依然洒脱地大说大笑,有她在的地方,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她大口喝酒,喝醉了便躺在青石板上睡大觉。她大口吃肉,林黛玉笑话她“叫花子”,她理直气壮地回敬:“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填词作诗,划拳猜枚,女扮男装,替人打抱不平,活出一派霁月风光。
乐观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悲观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快乐的钥匙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手里,一个心灵成熟的人不仅能够自得其乐,而且还能够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感染周围更多的生命。境随心转,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心态好了,烦恼就少了,事事皆欢喜,日日是好日。心态好的人,一辈子都好。
整理源于:洞见(ID:DJ23987)作者:June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