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部小说,到一部电影

作者: super汗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16:37 被阅读63次

    最近,利用几次乘高铁出差的机会,在旅途中读完了作家梁晓声的《泯灭》。读完后,总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泯灭》——梁晓声

    上世纪末,《泯灭》这部小说曾经被翻拍过电视剧,可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到处都找不到这部电视剧了,只剩下百度百科中关于“泯灭”这个词条,还留有那部电视剧的一丝痕迹。

    对于这部小说的情节,或者这部电视剧被“消失”的原因,我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员,没有资格去评头品足,只想在这里粗略地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梁晓声写这部《泯灭》的具体年份不得而知,我觉得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当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整个神州大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那个时代最悦耳的口号。在这波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新思维与旧思维,不可避免地相互冲击、碰撞,并诞生了数不清的传奇人物——“翟子卿”便是其中之一。

    冲在时代浪潮最前锋的“翟子卿”,年幼时,家中也是一贫如洗,但他唯一没有放弃的便是学习。他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即使是在东北深山老林中做知青也仍旧背着厚厚的书,像小萝卜头在地上写字学习一样,他在河滩岸凃之上,用树枝飞快地书写着。

    同样,在那场席卷整个中国的疯狂中,“翟子卿”永远地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他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信瞬间坍塌了。

    “他们……他们究竟要把我怎么样?”他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话。在我看来那时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声音。声调暗哑而机械,嗓子里还丝丝拉拉的,仿佛一个被破坏了声带的人在说话……

    这是在“翟子卿”被永远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的那次大会后,对他的描述。这里,我看到了不仅仅是一个被无情地剥夺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的年轻人失魂落魄的样子,更是那一代人心中对知识信仰的彻底坍塌,灰飞烟灭。也正是这次大会不久后,“我”和“翟子卿”失去了联系,他被发配到了更加偏远的地方,而“我”则阴差阳错地被选送上了大学。

    几十年后,儿时的“翟子卿”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华哥”,在“我”和“翟子卿”意外重逢后,数次的思想意识的激烈冲突中,我读到的是时代捉弄命运的一丝嘲讽,而这一丝嘲讽,在读到小说结局——“翟子卿”精神失常住进精神病院,“我”大病一场后亦精神失常——后,这一丝嘲讽最终变成了一声叹息。


    在我看来,“我”和“翟子卿”终究没有逃过时代的虐杀,都是在自己的信仰坍塌之后变成了“行尸走肉”。无论是“翟子卿”的“金钱万岁理论”,还是“我”的“为平民代言思想”,最终都在时代的无情冲击下,碎了一地。

    正如毛主席对青年人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个时代八零后和九零后,甚至即将成年的千禧后,都是青年人,都是朝气蓬勃的一代,都是时代的主角。在此番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中,如何能够做到坚守信仰,守住灵魂思想中的一块净土,则是决定人生是否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当下的年轻人,似乎都染上了一种叫作“焦虑”的通病,这种焦虑没由来,一秒钟之前还坐在桌旁喝着咖啡,下一秒就会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淹没,觉得自己要被窒息在这无边无际的焦虑海洋中。

    来源网络

    可能是这个时代前进太快,我们总怕自己被甩在后面,就像“翟子卿”永远觉得自己的钱赚不够。可能是身边的人太优秀,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还在拼命努力,仿佛自己放松一秒钟便是耻辱。可能是我们银行里的存款永远也赶不上房价飙升的速度,仿佛稍微一溜号,房价后面就又会蹦出几个零来。

    就像知乎上面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没学历没技术没人脉,工作怎么办?”

    “如何提高自己在社会的工作能力……”

    “都已经工作三年了,仍然没有进展,怎么办?”

    各种大咖的公众号也经常推送:

    “坚持早起健身三年,给我带来了什么?”

    “如何能在一年内高效地读完一千本书?”

    “职场上,老板最看重的是什么?”

    一系列的信息,炸得人目不暇接,仿佛自己少点开一个,就会失去一些什么。于是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年轻人每天捧着手机,一刻不停地拨动着手指,划上来,划下去,微信收藏里收藏了几百甚至几千条如此这番的链接,却在收藏之后石沉大海。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吗?

    没学历没技术没人脉,那你就去多学习多交流啊……害怕自己工作能力低,那你就去工作实践啊,实践出真知啊……工作三年没有进展,那你就去工作十年二十年啊……

    这些道理每个人都懂,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厌其烦地问呢?

    其实决定人生的不是你掌握多少技术,考了多少学历证书,赚了多少钱,人生的意义也不在于早起健身、或读一千本书、或讨老板的欢心……

    你看待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你看待人生的态度就是你人生的意义。

    就像“翟子卿”,在被无情地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后,便把金钱视为了人生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就像“我”始终以“作家”的知识分子的清高自居,却在被“翟子卿”的两万元稿酬戏弄之后,恼羞成怒,以至于之后给“翟子卿”暗下绊子,甚至最后两人决裂,自己亦精神失常。

    无论是“我”还是“翟子卿”都把人生的意义紧紧地绑定在某件或虚或实的事物上,当这件事物丢了、没了、被摔碎了、被玷污了,就会觉得人生支柱坍塌了,人生没有意义了。

    人生的意义,这个命题太博大、太深奥,这是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哲学家、思想家都不敢去触碰的问题。我就更没有资格在这里去胡说八道了。我又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由Jack Nicholson和Morgan Freeman主演,叫《The Bucket List》(遗愿清单),里面有这样一段台词,至今使我留有深刻印象: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sum of a person’s life. Some people will tell you it’s measured by the one’s left behind. Some believe it can be measured in faith. Some say by love. Other folks say life has no meaning at all. Me? I believe that you measure yourself by the people who measured themselves by you.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说:“关于人生的意义,众说纷纭。有人说要看他留下了什么。有人说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说用爱来评价。还有一些人说人生根本没有意义。我觉得可以从那些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义。”

    《The Bucket List》

    希望有人可以从这部小说和这部电影中,有所收获。


    疯言疯语,切莫见怪。

    窗外春雨淅沥,这是今春第一场雨,似乎一切充满希望。

    当然,一定都有希望,到处都有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沧海一笑_:岁月抛弃了理想
        崇高和信仰都去流浪
        物质武装了焦虑
        被浮躁打造成勇士
        于是
        思考在努力中
        假装勇敢
        沧海一笑_:@super汗 渐愧!还是在你的文感召下才有的感觉。
        super汗:@沧海一笑_7386 好文笔👍👍

      本文标题:由一部小说,到一部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yj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