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学会和他人相处,有利于培养责任心。不过最近,搜狐网转载了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文章,文章说,孩子在大学前都不该寄宿,因为宿舍没有家庭气氛,缺少与亲人的交流,孩子成年后会有性格缺陷。
举个例子,二战后,由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并可以送给政府集体抚养。于是先后有6万多名婴儿,一生下来就被送进教养院里。但这些孩子长大后,大多数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良,不知道怎么和人交流。很多人经常独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摇晃,或者重复某种刻板动作,见到陌生人也不会感到恐惧。
还比如,美国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猕猴幼崽和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瓶。不是常说“有奶就是娘”么?按这个道理,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但小猴子只有饿了才靠近钢丝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身边。这说明,它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超越了食物。
更惊人的是,这些猕猴成年后,大多数性情冷漠,和其他猕猴玩不到一块去,走路也走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底层。即使通过人工办法让一些母猴怀孕,它们对小猴也是冷漠无情,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过早过寄宿生活对孩子不好呢?这是因为,过早地离开妈妈,加入到寄宿生活,容易形成躲避型或焦虑型的人格,一方面从小缺乏照顾,为了自我保护,长大后也会选择尽量躲避他人。另一方面,小时候过集体生活,和父母忽近忽远,常会感觉到焦虑,成年后和其他人的交往,也很容易神经质。
总而言之,温暖的怀抱,对于孩子正常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过早把孩子送去寄宿,拔苗助长,很容易导致孩子情感疏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