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经济危机征兆典型特征:一是经济持续多年高增长;二是外部资金大量流入;三是国内信贷快速增长;四是普遍的过度投资;五是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六是贸易持续逆差并不断恶化;七是货币普遍被高估。
据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自1980年以来,该组织的181个成员国中有133个成员国曾发生过重大金融动荡,其中有52个国家的主要银行陷于瘫痪的边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动荡和危机的频率更加频繁,这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有: 1991年英国货币危机, 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全球债券市场危机, 1995年美元狂跌,英国巴林银行破产,
1996年捷克、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银行倒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人们发现在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的背后,还是有其共同性的原因:那就是金融动荡和危机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特别是金融自由化过程密切相关。
1、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风险必然增加。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使固有矛盾深化,而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当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还与一个压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财政政策和国际收支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2、金融运行与实体经济脱节的现象愈演愈烈
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在《世界金融与经济秩序的全面大危机》中对此现象有过形象的描述,他将泡沫经济形容为“倒金字塔式”的经济体系,这种体系是将庞大的金融体系建立在越来越缩小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因此这种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持久的。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3、金融衍生工具的无序发展给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与安全带来隐患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趋活跃,金融资本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金融衍生工具也不断创新。有数据统计, 自80年代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全球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惊人,有些国家的增速甚至比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2.5倍。这无疑给某些“国际炒家”与本地投机者以投机机会,造成汇市和股市的剧烈波动,以达到收割财富的目的。
一般来讲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形成期
金融危机滋生的温床包括:资金的泛滥、新概念的产生和推广、商业在经过繁荣期后进入停滞期等。根据普林斯顿经济学家何塞.A.辛克曼和熊伟的研究,金融危机的产生正是大量投资者对于重大经济问题的意见不一致所致。由于市场上有很多群体投资者,当一批投资者认为价格过高时,总有另外一批投资者进入市场推高价格,或者是原来看空的投资者转变观点。在不同群体的投资者的推动下,价格会越来越高,金融危机的诱因随即形成。
2、膨胀期
价格的上涨造成了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而先前理性的投资者终于顶不住错过时机的压力入场,原本不具备购买该项资产(如房产)能力的人借贷买入,使得泡沫进一步膨胀,从而形成“正反馈” 。泡沫在膨胀期时,交易量明显放大。
3、崩溃期
在泡沫到达顶点后,几乎所有的看空者终于达成了价格过高的共识,因此一同抛售。崩溃的速度会比形成和膨胀的速度要快,一般来说,泡沫上涨期(形成、膨胀)和下跌期(崩溃)的用时比例为5 : 30。在泡沫的膨胀期,其实一直都有人看空,但是空方的行动总是不一致。因此总是被多方“围剿” 。直到有一天,市场上看空的人终于同时达成了一致,因此价格的上涨停止了。而此时,由于很多投资者承担了过大的风险(比如借债买房或炒股) ,价格的下跌导致他们(以及他们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而随着泡沫的破灭,价格的下滑比上升时还要快。这就是著名的“明斯基时刻” (以已故经济学家命名)。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