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寻找丢失的灵魂
《大学》“三纲八目”我之浅见

《大学》“三纲八目”我之浅见

作者: 陶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22:29 被阅读0次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此为“三纲”。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合起来称为“三纲八目”,是《大学》的纲领性内容。

下面,结合个人的修行体悟谈点儿浅见。

1.三纲

明明德,即是明了自心本来面目。自心本来面目,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垢无净,无增无减。

明了自心的本来面目,即是自我觉醒。自我觉醒之后,就要帮助有缘的生命觉醒,此为觉他,也就是亲民

无论是明明德,还是亲民,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达成圆满,止于至善,得究竟自由、究竟解脱。

2.八目

正心,就是心正。心中有了正知正见,就能扫除邪知邪见的干扰,不会偏离修行的正轨。如何获得正知正见?学习儒释道思想精髓,久久熏染,正知正见不得而得,心灵越来越纯澈。

诚意,就是意诚。心是万法之源,心正了,没有堵塞,活泼泼的,流出来的意自然诚,既不欺人,也不自欺。这就像是在问水渠为啥这么清澈,因为源头有活水来。水渠就是意,源头就是心。

格物,“格”可以理解为观照,“物”可以理解为内在无形的念头和外在有形的相。观照是修行最重要的方法,它具有照妖镜的功能,只要一观一照,所有的幻相当即原形毕露,逃之夭夭。

心中有正知正见,又能时时保持观照,就不会再被内外的“物”迷惑,看世间万物也就能穿透表象,直达本质,也就是致知

修身,这里的“身”既可以理解为身体,也可以理解为行为。

若理解为身体,修身即是修命功。道家讲性命双修。性,指人内在的道,包括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包括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组成,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此二者亏其一即是残缺。

若理解为行为,修身即是修正行为。凡所为皆是因一念而起,看护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始终保持正知正见,所为就不会失当。

明了心,见了性,就是找到了那个如如不动的“家”,然后安住其中,就是齐家

心能安住,就能自主,你就是你世界的王,你的世界由你做主,此为治国

当心内心外打成一片,不再有内外之别,不再有二元对立,就是活在了整体。这时候,一朵花,一株草,一粒尘埃,和你还有什么分别呢?你即是世界,世界即是你,实现了真正的大平等。从此,没有了纷争,没有了冲突,天下平,平天下

《大学》的“三纲”是修行的路径图,“八目”则是修行的次第,按照这个次第慢慢去修,最终就能达到“止于至善”。

相关文章

  • "格致"三派,儒家一本

    《大学》三纲八目,阐明儒家内圣外王之径。三纲挈领,八目为法。八目之始,唯在格致;八目之终,唯在治平。故曰格...

  • 极简《礼记•大学》

    大学之要,前人总结为“三纲八目”。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 简读《大学》

    导引:“大学之道”的核心 “大学之道”核心:三纲八目 三纲:明德、新民、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 五绝.读《大学》

    大学正声音,三纲八目深。 格言皆化简,寓意值千金。 三纲八目:《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

  • 《大学》告诉我们什么?

    《大学》首先提出的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 国学经典知识积累

    2019年7月4日 《大学》即大学问之意,以三纲八目为核心,明德,亲民,至善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八目。...

  • 什么是格物致知

    儒家《大学》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乃是人达到“内圣外王”的根本之道。明了此“三纲八目”并忠实地践行,...

  • 《大学》探幽(二)

    《大学》三纲八目与诚意章之间,提到了“致知”,却没有讲“格物”,此乃《大学》之迷。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遗失,...

  • 《大学》–––入德之门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 三纲 三纲指的是明德、新民、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有本之学2020-10-8

    《大学》一开篇: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三纲八目”我之浅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fv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