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3

作者: 李蓉乐平市湾头中小学 | 来源:发表于2022-04-22 11:09 被阅读0次

    发现其实大家遇到的学生,特别是在城乡结合的地方,更容易遇到这样的缺乏关心的孩子。他们或多或少缺少家庭的温暖。有时候我在思考到底是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还是老师更需要被理解。有时候教师的崩溃瞬间其实也没有什么,本着教书育人的想法,他们都把自己的学生当做自家人来看待,所以对于他们不努力上进也是挺难过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尊重他人命运,但真正落到自己学生身上的时候,总会不忍心的。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但老师健康的身心谁来维护?

    处理学生不敬“六宜六不宜”

    ——任秀君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样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等。

    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时,要冷静,要顾及冲动带来的后果,学会冷静处理。记得几年前,我刚接一个初三班。开班会时,一位男生提出班里的足球坏了,要拿班费再买一个。我正为部分男生不学习发愁,足球坏了正合我意。学生说:“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买,比你好。”我听他拿老班主任来压我,于是生气了,当即拍了讲台,结果学生也拍课桌,两人吵了起来。事后我冷静细想,学生踢足球并没有错,于是与同学商量,他们自己出一半钱,班费出一半,买来了新足球,但前提是保证学习。奇怪的是,新足球买来后,这些男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踢球继续下降,反而大有进步。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当时冷静处理,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能避免走弯路。

    2.事发后,宜静不宜动。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其实这时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班主任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就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认为,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绝不要找学校、找家长。

    3.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 “不敬”的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绝不能敷衍了事。我曾教过一位名叫峰的同学,他母亲在他10岁时去世,留下他与双胞胎的姐姐。其父很快找了一位很年轻的女人同居,在他与姐姐出面反对时,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俩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战争”持续不断。我刚接班,不了解他家的情况,与他谈心都是我自认为很有道理地指点他,但这没有一点成效。 一天,我发现他上课走神,就叫他回答问题。他站起说:“我不会!” 觉得平时对他的关心都是白费。但事后回想他的一连串表现,意识到他的 “不敬”只是表象。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 “不敬”,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屈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地好。后来,峰每次遇事都会主动找我谈,而且学习也上去了。

    4.处理“不敬”的态度,宜真不宜假。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 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当“不敬”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如果学生的“不敬”因教师而起,教师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原因主要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

    5.处理“不敬”的尺度,宜宽不宜严。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把握好尺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句关爱的话、一个爱护的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所受的一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班主任工作招招鲜》,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 196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4-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ha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