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聊习惯和动机:不要盲目“鸡”自己

聊聊习惯和动机:不要盲目“鸡”自己

作者: 超叔成长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7-06 09:03 被阅读0次

聊聊习惯和动机。

01

古典老师说,写文章,不要自律,而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为什么节奏这么重要呢?

节奏,本质是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里的行动。

杜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一个人每天的动作行为,45%是来自习惯。

这说明了习惯的重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只需要一开始去消耗意志力,到了后期变成习惯后,就不需要消耗了。

前期一定要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去做刻意练习。

比如写作,每天找个固定时间,用番茄钟法,去给自己定时定量的做一件事。

只有当你的形成一种规律性动作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激发状态和写作欲望。

古典老师曾经讲过他的一个写作习惯。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去烧水,水开后倒入杯子中,然后把自己的那种袋装的咖啡,用手轻轻一撕,咖啡撒到水杯里,接着用咖啡袋缓慢的搅拌咖啡。在这个过程大脑不断在酝酿一种写作情绪和思路。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写作的感觉就到位了,就可以一气呵成的去写作。

古典老师的这个做法,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的做法,通过一种细小的动作,给自己的写作找一个心理依附。

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写作的状态。

有时候你去写作或者读书,或者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完全地找到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形成一种习惯。

而要真正不费力地去做一件事,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把它养成一个习惯,用习惯的力量去完成它。

举个例子,关于写作,为什么你每天都不能很好很固定地去写作呢,亦或者可以做到每天写,但是很多时候都无法快速思考出一个观点。

其实就是写作的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即所谓写作节奏没有把握好。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固定时间去做一件事,时间久了,到了那个时间点,大脑自然会支配你去做,而不过过多消耗意志力。

那你可能会说,前期养习惯的过程比较痛苦。的确是这样,前期需要做大量刻意练习,需要投入自己很大的精力去做一件事。

《微习惯》中曾经提到过,一个行为变成习惯的平均时间为66天,但是不同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差距都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所谓21天打卡即可养成习惯的说辞,更多是一种噱头。

对于一些很简单的行为,比如起床后喝杯水,坚持21天或许可以成为习惯。

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行为,比如每天早起做100个俯卧撑或者每天跑10公里,并不是坚持21天或者30天就可以做到。

可能需要你坚持三个月甚至更多,才会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解决写作节奏的问题,就要从非常小的一件事开始做起。

通过拆解目标,变成一件件非常小的事,小的不用消耗意志力就可以完成,那么在复利效应的加持下,最终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具体怎么做?

一开始定的目标是每天完成各种平台文章,要有理有据,这个显然是有一定难度,那我可以变成先写自己的感悟,能写多少写多少,不给自己设限制。

通过完成一件很小的事,去积累能量和信心,每天都如此坚持,最后肯定会拿到成绩。

02 

动机就是做事的念头和力量。

如果一个人动机不足,说明是做事的念头和力量不足。

为什么做事的念头不足呢,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没有对你自己的核心利益产生触动。

就好比写作这件事,如果你本身并不是靠这个吃饭,不是靠这个谋生,仅仅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那肯定不会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的坚持去做。

就好比,旧社会的艺人,都是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如果不去锤炼手艺,就意味着可能没有饭吃。因为触动了自己最核心的利益,所以学艺都是拼了命的学,不管任何的严寒酷暑。

而现在的人学艺,更多是一种温饱之后追求的精神上的富足,肯定不像以前那样去用生命去学去练。

所以,当一件事无法去触动你核心利益的时候,是肯定会出现动机不足的情况的。

那应该如何让自己真正做起来呢?

心理学上有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讲的是人的动机或者叫心理压力,与工作难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字型关系。

也就是说,并不是动机越强,完成一件事的效率就越高。

这个定律表明一个事实,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动机过强,都会使得这项工作效率下降。

在一个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会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开始下降。

比如每天看1页数,这个任务非常简单,动机如果强烈一点,是很容易完成这项工作的。

而如果每天看100页,那这个任务的难度就加大了,此时动机再提高,也都不一定能有效完成工作,相反会容易适得其反。

又比如,每天写300-500字,这个任务很简单,稍微激励一下自己即可完成。

但是如果每天写3000-5000字,那这个任务就有点大,如果一味提高动机水平,则会让自己产生焦虑、紧张、压力倍增等负面效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所以,在面对一项任务的时候,中度的动机水平,是可以改善工作效率的。

如何做?

面对简单或者容易的工作或任务,把自己的动机水平提高,更有助于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

面对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或任务,则需要降低自己的动机水平,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反而更容易做出成绩。

千万不要一味的去“鸡自己”,如果“鸡”的时机和方式不对,往往会适得其反。

针对我自己而言,每天去写作或者完成这么多任务,是一项有难度的任务,这时,就不要过度给自己树flag和列计划清单。

而是适当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和心理压力,不那么强迫自己,这样反而让自己更放松,更能完成一些事情。

因为一旦开始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就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干扰写作思考的灵敏度。

相关文章

  • 不要盲目责怪自己

    这是丽姐今天跟我讲的一句话。当下的自己在这个项目中,在盲目的冲撞中。某个当下以为理清楚了,然后开始往前走,走了几步...

  • 叶武滨说时间管理20:养成习惯靠动力与细节

    【精华语录】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习惯的养成需要动机。 自律就是自由。 身体是发动机。 习惯的养成要有动机和目标。...

  • 不要盲目否定自己,不要失去自己

    选自《给你一双慧眼》 雪 漠(XUEMO) 常有人问 为什么人生来要经受很多痛苦? 其实,这些痛苦都是盲目选择造成...

  • 2019.1.12

    养成习惯靠动机与习惯 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我们要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给自己养成一个动机。 我们要有动机...

  • 如何理智追星

    理性对待明星所说的话,不要盲目的跟评。在社交软件上,看到自己所追明星发的说说,不要盲目的跟风,要进行思考,不要盲目...

  • 如何理智的追星

    理性对待明星所说的话,不要盲目的跟评。在社交软件上,看到自己所追明星发的说说,不要盲目的跟风,要进行思考,不要盲目...

  • 好习惯

    让自己身处于一个好的环境。不要一味地强调杜绝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动机,这是靠不住的,比强调动机更有意义的是塑造环境...

  • 动机与盲目付出

    动机 我发现,在我的世界里,别人与我交往的动机,是我非常看重的。 只是想一起玩,一起学习,我就会非常喜悦。假如一开...

  • 2019-11-30

    不要盲目顺从。要有自己的想法。

  • 不要盲目

    盲目的自信,盲目的丧,盲目的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盲目的自卑。 所有事情都不要盲目,盲目就是不了解,甚至不想去了解。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习惯和动机:不要盲目“鸡”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jl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