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跟朋友聊情绪的安稳时,梳理了为什么融洽的亲密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成为情绪的支撑点。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建立亲密关系的意义。在世俗层面上,亲密关系是我们心理的重要依托。良好的亲密关系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
亲密关系的心理依托作用是建立在关系双方长期的关注和互动上的。对一个人的关注是一种能量投注,当我们持续地关注并得到持续回应时,关系链接就越来越紧密,我们看不见的那个能量纽带就越来越粗壮。正是这样的纽带让我们在变动的世界中获得了些许的安稳。
但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产生矛盾,矛盾中这个纽带会被撕扯,被撕扯时,所产生的痛苦是巨大的。
但你可能会问:亲密关系撕裂的危险来自于哪里呢?
首先,良好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认同之上的。没有人会和一个与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背道而驰的人建立关系,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相互的认同是关系建立的基石。而亲子关系更是建立于父母主导、孩子接纳的模式上。相互认同产生情绪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安定性,这些感觉在每一次的认同中获得加强,在每一次否定中被损伤。
那有没有可能只增强不损伤呢?
不太可能。当关系在相互认同中越走越近后,再同质的两个人也一定有不同的特质。距离越近,差异性越是彰显,这也是"距离产生美"的原因。每一次的否定都是差异性的彰显,也是矛盾开始显现,也就是说互相排斥的拉力开始出现了,开始疼痛了。
所以,向断裂的方向拉扯只是因为个性差异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有青春期叛逆,这其实是因为孩子的个性开始突显了而已。
当撕裂的力量产生时,由于撕裂的疼痛引发本能反应就是拒绝拉扯,所以关系双方往往希望对方顺从自己的意志,也就是继续之前的认同模式,这时候就会产生控制欲望,将对方控制在自己的意志之下,每一次控制成功,控制者都会获得情绪的舒适感,但被控制者会痛苦,会逃避,所以,控制者会一次次的加大控制力度,矛盾会升级。可如果双方没有一方愿意屈从于对方,控制的力量越大,撕裂的力量越大,疼痛也加大,矛盾也会升级。除非一方选择完全的屈服和隐忍,关系得以维持,但屈从的一方付出的代价是放弃自己的个性持质。
在亲子关系中,这个放弃个性的孩子叫"妈宝"。妈宝们最大的痛苦不在于没有自己的个性,因为TA们是一点一点被修剪掉个性的,所以并不会像一个成人进入到亲密关系中扮演屈从者一样痛苦,TA们更大的痛苦来自于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做个独立的个体,所以TA们成为巨婴。
因为亲子关系是一定走向分离的,所以当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一个人的心理支柱时,这个支点会更稳固,所以心理学上认为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这样的关系让家成为人世间一个安稳的港湾,并且当孩子独立去寻找自己人生的道路时,父母之间的心理支撑可以帮助彼此走过亲子纽带拉扯的痛。
那有没有什么力量是可以不让关系之间的撕裂痛产生呢?
有,那就是建立在自我独立人格之上的放手。
唯放手,让亲密关系稳固而持久。
水彩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