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经历一个阅读的痛苦期。
浅薄的青春文学已入不了眼,经典的著作又涉及到人性、黑暗、复杂等沉重话题。
《第七天》的荒诞、悲伤比《活着》更直接、外露,而自己最近也多不如意。
阅读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为什么作者不能含蓄温柔一点?
我想要的娱乐是《生活大爆炸》式的每隔十几秒一个笑点,是只有轻松的、搞笑的、甚至逗逼的琐碎。而不是工作一天后,面对沉重的社会问题,无法排解的悲伤。
想到蒋方舟说:好的作家必须面对他所在的时代,正面直视一个庞大的世界,而不是背过脸去,仅仅看着自己的回忆。
如果打定主意靠文字为生,我是否有足够勇气面对这个时代?直视这世界的黑暗与沉重?
这次远行的答案是我动摇了。
抱着看看更多人活法的念头出行,却在跳脱出原有世界后产生怀疑。
在武汉这个1.5线城市,既没有一线城市的工资,也没有二线城市的闲适。为什么我还要继续奋斗?
我一直以为,人是要不断争取,不断向前、不断向上的。
可是穿梭在西宁街头,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商店节假日都开门,原来生活节奏是可以放慢的。
原来我一直处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自知。
我的“向上”“奋斗”是和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我终于理解了后现代性。
可是我回不去了。我已经被定在一条快速前行的轨道上。所有人都在拼命向前,要想不被抛下,要想活得更好,只能比周围人更快、更拼。
我不断告诉自己:不管几线城市,每个人在自己处境上都有要面对的难题。朋友也会因压力大早生白发。
假设我生在二三线小城市,我的痛苦可能是无法挣脱小地方的牢笼。
但此刻,我有些乱了。
兴趣、事业、梦想、爱情、人生,我开始觉得把握不住方向。
是这次旅行受了刺激?还是年龄到了?
想到年龄,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同龄人要么工作上风生水起,要么安稳成家,而自己一事无成,值得说起的兴趣也没玩出什么花样。
想想还真是失败。
我以前相信兔博士、JennyWang、另维的存在,我觉得差距只是时间和努力程度的区别。
因为有目标,也就有希望,当周围所有人都不看好、都反对时,我还能固执的坚持。
可是,当我看到人生不是只有向上这种活法时,曾经的相信是否单薄了点?
而我似乎已经在这条路上无法脱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