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到底是谁写的?

历史到底是谁写的?

作者: 做餐饮的老李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18:18 被阅读1982次

    一直以为我就有个疑问:我们看到的历史到底是谁写的?

    这个问题我问过我的中学历史老师,他说,你看不见作者是谁吗?还是你不认识那几个字?

    这个问题我同样也问过我的高中历史老师,他说,你管那么多干嘛,高考又不考。

    来北京之后,就这个问题,我问了一位企业家,他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我深以为然,并以此答案为正确答案至今。

    近来读《华衫讲透孙子兵法》发现历史可能不是胜利者书写的,比如典型的胜利者秦始皇帝、隋炀帝、雍正爷等,这些胜利者也是被历史黑的最惨的,而像刘备,乾隆之类却是被历史歌颂至今,这不得不让人诧异,历史到底是谁或者是哪一类人写的?历史跟事实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

    比如有篇名为《隋唐时代的朝鲜战争》中讲到了一个经典的故事,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不惜以战争解决高句丽问题的故事,故事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为隋炀帝和唐高宗伸冤,这两位皇帝被人熟知都是以昏君的标签,一个杀人放火,大兴土木,名不聊生,一个懦弱窝囊放纵老婆取代自己成为皇帝,这些年这样剧情的电视剧数不胜数,更是让这两位的刻板印象在观众心中更加牢固。

    说回故事本身,高句(gōu)丽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四代帝王都要不惜以战争解决这个问题,原文给出了详尽的答案,为了不歪曲作者的愿意,我就直接引用作者的原文:

    如果说东亚有个“火药桶”的话,那肯定就是朝鲜半岛了。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王朝的灭亡和朝鲜有直接联系。如果不是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gōu)丽,隋朝的统治很可能还能延续几十到上百年;如果不是万历皇帝拼到财政破产去“抗日援朝”,明朝或许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会让努尔哈赤家族摘了桃子;如果大清国没有在甲午战争中败北,光鲜亮丽的洋务运动或许还能糊弄世界几十年。当然,还有抗美援朝,这次是挽救了“中华民国”。

    然而,在这其中最让人想不通的,却还是隋炀帝为什么要矢志不渝地去打高句丽,甚至打到国破家亡也不改初衷。对于后世来说,隋炀帝此举往往被解读为非理性的疯狂行为,再或者无非就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反正就是连“保家卫国”此等水平的解释都不给一个。

    就中国历史来看,将如此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发动归因于某个昏君的“疯狂”,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其实,要戳破这种观点非常容易,即使隋炀帝是昏君,那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总不是了吧,但是,这两个“圣君”级的皇帝也都打过高句丽,并且,也都没有打赢。

    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一个横跨两朝,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不惜以战争解决的“高句丽问题”,就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疯狂”来解释了。

    那么如果不能按照疯狂来解释,到底是为什么,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说实话,我虽然很早就知道上述说法不对,但一直也没想到其他有说服力的解释,直到我看到了韩昇先生的《东亚世界形成史论》一书。初看起来,韩昇先生的解释也跟隋炀帝一样疯狂,他将三征高句丽视为大隋王朝重建“世界体系”的关键一步。通俗的说就是,高句丽不服从以隋朝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试图和隋争夺东北亚的主导权。在当时搞定突厥的情况下,大隋在东亚的唯一敌人就是亦敌亦臣的高句丽。如果隋炀帝不打服高句丽,那么隋就无法成为东亚世界的合法领袖,而这,正是中国任何一个统一王朝所无法推卸的“天下秩序”。

    换句话说,要理解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必须从“国际视野”和“国际战略”的角度来审视。我非常明白,我们很不习惯用“国际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王朝时代,但是,如果仅就“中国看中国”,隋炀帝的行为可能真的就是不可理喻了。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被历史黑的很惨的隋炀帝和唐高宗并不是我们在荧幕上或者是历史书上看到的一样,这并不是事实,事实是俩人其实极具战略眼光,以懦弱著称的唐高宗甚至解决了耗时百年的高句丽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回到之前的一个问题,唐高宗真的是我们认为的素以懦弱窝囊著称的皇帝么?从武功来看,唐高宗时代绝不会亚于唐太宗时代:平灭西突厥,彻底解决突厥问题;征服高句丽;击败日本。如此赫赫武功,又是中国历史上其他哪个号称懦弱窝囊的皇帝可以完成的?

    对此,孟宪实先生在《唐高宗的真相》一书中已为李治作了相当详实的翻案。李治的“被懦弱化”更多是后世儒臣和史家的刻意为之,他们无法容忍一个“放纵”老婆成为女皇的男人成为一代名君,或者说,在传统价值观之下,哪怕皇帝历史性地平定高句丽,重整了东亚世界,都还是弥补不了“放纵后宫干政”这个名教污点。

    《隋唐时代的朝鲜战争》原文链接:《隋唐时代的朝鲜战争》

    同样的历史待遇,我们来看看我们的雍正爷。

    说到雍正爷我们很难不想到陪我们长大的一部电视剧:《雍正王朝》,这部剧可以说是国内政治剧的最高水平,当然前提是你看得懂这部剧。

    关于这部剧和雍正爷最近查资料也看到了一篇水平极高的文章,这里推荐感兴趣的朋友阅读:《人民的名义固然精彩,但是境界上被这部剧甩了几条街》

    文章略长,我在这儿就不班门弄斧了,说说作者的核心观点:

    在历史上,康熙晚年,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颇为为棘手。这一方面与康熙皇帝年纪大了,想更多地用“仁道”“恕道”来处理和臣下的关系;另一方面诸子夺嫡,朝廷派系斗争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日常运行。

    一直以来,雍正皇帝夹在乾隆、康熙两帝之间,总是容易被人忽略,便如“康乾盛世”也是取了爷爷和孙子的名号,跟他这个爸爸没什么太大关系。而看一些晚清、民国时期士大夫们的评论,雍正的形象多半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谈起雍正,多半跟宫廷八卦有关,包括他继位是否正当,对自己兄弟多么残酷,但极少有人对他的治国理政的政策有一个应当的重视,雍正时代的政治一向以严猛著称,其诸多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亦向被学界视为开启康乾盛世的重要举措。可以说,雍正的坏名声很大程度上是他得罪了一个阶层——一个即便如皇帝的他也得罪不起的阶层——官僚和封建士大夫集团。

    至此我们就能大体明白,雍正爷其实是一位敢于大刀阔斧改革并将清朝带向盛世的帝王,从而才有我们历史书中看到的康乾盛世,而我们津津乐道的乾隆皇帝给儿子嘉庆留下了什么,一个被掏空了的大清帝国,而这也为后来的人民起义以及大清灭亡埋下了种子。

    这样的故事在我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不胜数,在这儿无法一一举例,核心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历史到底是谁写的,我想到这儿答案也不言而喻:

    历史是由写历史的儒家写的,看历史需要我们多角度,辩证的来看,才能得到客观的答案。

    最后分享下刘爽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也很具有参考性:

    今天是我的历史观最后一篇,讲完雍正爷和我对儒家的看法。

    我对雍正爷的推崇,是要高于唐太宗明太祖甚至康熙帝的。因为康熙帝是创业之主,是领导力型的君主,但本质还是团结一批人对付另一批人;唐太宗明太祖则更多是自己作为时代强人去开创了王朝,而非建立有效可传承的制度。

    而始皇帝和雍正爷都是制度设计之主,前者主动做了整个旧时代观念的敌人,而后者主动做了所有特权阶级的敌人。对于国家/王朝/民众来说,制度才是可持续的最优解。

    同时,雍正个人是个非常勤政/简朴/不好色的君主,可以去看雍正时期的物件和乾隆时期的物件完全是两个风格,前者朴素而后者华美。

    说到乾隆,清亡就亡在乾隆,因为他给后世之君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而且要命的是他还活的很久。所以康乾盛世其实名不副实,中兴之主是承上启下却英年早逝的雍正,他才是那个在风云之际最爱社稷的。

    为何秦皇汉武雍正甚至曹操这些对历史国家伟大贡献的英明之主,流传下来的声名评价却不佳?因为是儒家写的历史。儒家思想不能说全是糟粕,但在诸子百家里是糟粕最多的,其思想体系的三大核心主张是:1.儒家永远高人一等,永为世人文明灯塔;2.君不听我主张则国必危;3.君不用我从政则君昏庸。

    法家对此早有深刻洞察和警惕: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是什么人?古代叫大儒现代叫公知;侠是什么人?从水浒到今天的那些“杀人英雄”。

    最后,请记住丘吉尔说的:“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阅读刘爽更多文章,可移步其微信公众号:刘爽与veryls

    谢谢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到底是谁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ly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