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长者口喻
昔有大富长者,左右之人,欲取其意,皆尽恭敬。长者唾时,左右侍人,以脚蹋却。有一愚者,不及得蹋,而作是言:“若唾地者,诸人蹋却。欲唾之时,我当先蹋。”于是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脚蹋长者口,破唇折齿。长者语愚人言:“汝何以故,蹋我唇口?”愚人答言:“若长者唾出落地,左右谄者已得蹋去。我虽欲蹋,每常不及。以此之故,唾欲出口,举脚先蹋,望得汝意。”
凡物须时,时未及到,强设功力,反得苦恼。以是之故,世人当知时与非时。
这人的确够愚,为了抢得谄媚的先机,去蹋长者口中的痰,令长者破唇折齿,典型的"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做事把握时机真是很重要。事物是随时间变化的。
二子分财喻
昔摩罗国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二分,盘瓶亦复中破作二分,所有瓮瓨(xiang,长颈的坛子)亦破作二分,钱亦破作二分。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如是分物,人所嗤笑。
如诸外道,偏修分别论。论门(论证方式)有四种:有“决定答论门”,譬如人一切有皆死,此是“决定答论门”。死者必有生,是应分别答:"爱尽者无生,有爱必有生。"是名“分别答论门”。有问:“人为最胜不?“应反问言:"汝问三恶道,为问诸天?若问三恶道,人实为最胜;若问于诸天,人必为不如。"如是等义,名“反问答论门”。若问十四难,若问:“世界及众生有边、无边,有始终、无始终。”如是等义,名“置答论门”。诸外道愚痴,自以为智慧,破于四种论,作一分别论,喻如愚人分钱,破钱为两段。
二子分财,有多种分法,但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所以绝对的平分是达不到的。只要是相对的公平,或价值大致平分,就算是平分了。这两个人,本是手足,更不该斤斤计较,却不仅计较还愚蠢,找了愚蠢的老人帮助分财,把每一件东西都从中间分成两半,各得一半。且不说是否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称的,倘若不对称,就难以平分。就算平分了,破坏了财物本身,失去了其本身的功能,分得的就是一堆废物。
每件事,解决方案会有若干,从中选取一种合适的就好,永远不要企图追求绝对的公平,因为那是实现不了的。
观作瓶喻
譬如二人,至陶师所,观其蹋轮,而作瓦瓶,看无厌足。一人舍去,往至大会,极得美膳,又获珍宝。一人观瓶,而作是言:“待我看讫。”如是渐冉(逐渐,慢慢地),乃至日没,观瓶不已,失于衣食。愚人亦尔,中多理家务,不觉非常。
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业。
诸佛大龙出,雷音遍世间。
法雨无障碍,缘事故不闻。
不知死卒至,失此诸佛会。
不得法珍宝,常处恶道穷。
背弃于正法。
彼观缘事瓶,终常无竟已。
是故失法利,永无解脱时。
两人同去看陶艺制作,一人看了会儿就去听佛法大会,获得了佛法真谛;另一人痴迷于陶艺,错失了衣食,更没有得到佛法真谛。
作者用此故事喻示有的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没有追求,没有变化提升,这种人的状态就是活着而已。
现实中,若痴迷于一件事,只要是有价值意义的事,相信总会水到渠成,悟得做这件事的真谛,积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赢得在这一方面的话语权,成为专业人士,相信会为社会作贡献。
也有的人,每天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只为自己活着,对社会甚至对家庭没有贡献,处于一种纯粹消费或消耗的状态,这恐怕"永无解脱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