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功能之一,只做直接服务和资源链接的社工,就像缺了一角的社工,甚至有人认为跟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有所偏差,原因是缺乏了"社会"的面向。现实上,真的很少社工进行倡议工作,使到社会工作者,最后成为了"工作者",没有"社会"这两个重要的字词。
就像校园欺凌问题一样,相信不少社工都很关注校园里的欺凌问题,制定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为欺凌者、被欺凌者及旁观者提供治疗及矫正服务,二级预防是选取有潜者被欺凌及欺凌同学的对象提供适切服务,减少欺凌事件的出现,三级预防是为全校师生提供超前预防服务,营造校园的关爱和和谐氛围。大部份社工都采取直接服务为取向,但很少思考、探索"欺凌"的结构性因素。
结构性的因素,包括社会的观念,认为欺凌就是强者的表现,透过欺凌便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欺凌者的背后与其家庭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欺凌行为是透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回来的,欺凌者大多数的背后是有家庭成员都是欺凌者;学校是否只着重成绩表现,对欺凌行为视而不见或淡化处理,甚或劝退了事,没有根本性的反校园欺凌政策来面对欺凌问题;校园欺凌是否有性别的因素;法律与政策有否足够的保护给被欺凌者,有否针对欺凌者及其家庭给予应得的惩教;对于学校未能具有敏感度而让欺凌事件发生,是否要负上责任等。上述有关校园欺凌的结构性因素,不能单靠社工的直接服务来处理,链接资源也不能解决到问题的根本性,甚或可能会将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有了服务提供而弱化。社工还需要做的就是"倡议"工作,提出从结构性的层面来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
不做"倡议"的社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不知要做倡议、不想去做倡议、不懂怎做倡议、不敢去做倡议。每种类型的社工都有着其背后的因素,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探索。由于篇幅限制,今天先说说一型和二型社工。
一型是"不知要做倡议型",这类型的社工对社会工作具有炽热的心,很关心和重视服务对象个体及其家庭的问题与需求,认为社工的关键工作就是提供服务和资源对接,希望能透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为服务对象个体及其家庭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深信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
社工为了能成功协助服务对象,不断学习各种的个人辅导理论及家庭治疗理论,期望能运用自己习得的知识和技巧,协助服务对象增能,把问题解决。一型的社工一般能跟服务对象能建立良好的紧密关系,若能在介入后取得成效,会觉得纵使辛苦也是值得的。这类型社工可以说是项目的一线骨干,努力完成项目的指标其情怀和辛劳是值得尊敬的。
二型是"不想去做倡议型",这类型的社工是知道社会工作的"倡议"功能,认为社工有需要去进行倡议的工作,但并不一定是自己去做,有其他社工去做做足够了。二型社工看待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是个人视角的,问题根源在于个人及其家庭层面,只要个人能付出、够努力便能克服和解决困难,社工的主要作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技巧,来促进服务对象掌握知识、增强能力、调整价值观念就能把问题处理好一点。
若问题未能缓解,有可能是服务对象不够努力、不愿配合、不愿改变;有些更自责自己不够专业,要再进修一些更有效的理论来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由于二型相信专业能力能有效解决服务对象问题,他愿意积极进修和学习,并不断应用与实践,以期处理到服务的困难,倡议应去做的,他们会鼓励有志于这方面的社工去进行,但不一定是自己。
大家身边有没有一型和二型的"不做倡议的社工"?或者你是那一类型?至于三型和四型是"不懂做"和"不敢做",究竟是什么因素令到他们成为"不做倡议的社工"?明天继续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