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飘香瓜田
(9)史上最狠的骂人诗词

(9)史上最狠的骂人诗词

作者: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21:08 被阅读0次

    书生的“自嘲”与“悲愤”: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

    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解读:

    《杂感》,是清朝诗人黄景仁,所著的七言律诗。

    全诗,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穷愁愤懑而发,俊逸但不深厚。

    这首诗,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成。反语的手法,突出诗人愤愤不平的心情。

    同时,也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之情。

    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

    诗中,“不平鸣”三字,很值得注意。

    所谓:“乾隆盛世”、文字狱很可怕,一般士人噤若寒蝉。

    “莫因诗卷愁成谶”的“谶”字,实际上,是对“文字狱”的一种巧妙暗示。

    人们劝他:谨防文字大祸。而作者,则表示:不作迎合“盛世”的莺歌燕语。

    他,“只知独夜不平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身上,有一种抗争的“野性”。

    《杂感,》是诗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诗人二十岁,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

    诗人业师邵齐焘,也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

    诗人,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

    通过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体悟,诗歌中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宇宙哲学的高度,是对全人类:困顿处境的心理描绘。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

    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

    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达的困境。

    首联,说自己:仙佛未成,只知赋诗抒愤。

    颔联,哀叹自身:慷慨悲歌的豪气,已被落魄境遇,消磨殆尽,甚至被人误解。

    他慨叹:“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后来,越来越激愤,他要像祢衡、嵇康那样骂人了。

    当然,长期游幕的生活,使诗人唱出了更多的凄悲的调子。

    如《杂感》颔联所写:“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这两句诗,概括了诗人一生,飘零痛苦的身世,和他那与世落落寡合的个性。

    对于黄仲则,现实是严峻的,时代是冷酷的,命运是不公正的。

    诗人,像风中蓬草,到处飘零,慷慨悲歌之气消磨殆尽。

    “泥絮沾来薄幸名”,正是他感到自己不可一世的诗名,只不过如同坠落在泥淖里的柳絮,难以飞举,而自己与世的落落寡合,被一些权贵们,认为:高傲的不识抬举和不近人情的“薄幸”之人。

    颈联“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清醒地认识到:他面对的“乾隆盛世”,实际上是一个是非不分、人情险恶、倒行逆施的世道。

    诗人慨叹:这个世界,不是属于我们这类书生的。在世人眼里,书生,只是“百无一用”的大傻瓜。

    显然,“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是反语,是牢骚,是愤世嫉俗的“不平鸣”。

    尾联出句,说诗中的愁苦,不要成为谶语。对句说:每个人,都有权——抒发自己的声音,与次句相对应。

    作者告诉众人,不要因为诗多表现愁思就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他们的叫声,都是自然的产物。而其代表的不同象征,仅是人为附加的因素而已。

    尾联,亦富含哲理性,阐述了: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影响。

    并向世人公开宣称:“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此句之下,有“自注”云:“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

    古人有“诗谶”之说——如果写诗,作不吉利之语,往往在作者身上,会得到应验。因此,有人劝他:不要多作“幽苦语”。

    黄仲则表示:不相信这种迷信。他的诗,要像春天的鸟鸣,秋天的虫吟那样,发出的都是天籁之音。

    “莫因诗卷愁成谶”的“谶”字,实际上是“文字狱”的一种巧妙暗示。

    人们劝他:谨防文字加祸。而黄仲则表示:不作迎合“盛世”的莺歌燕语,他,“只知独夜不平鸣”。

    名家点评

    当代文学史家褚斌杰:写书生之清寒身世,真实感人。

    两联对句尤妙,颔联写在蓬飞絮飘中销尽豪气、荡尽春心;颈联写困境中的孤傲与无奈。

    择字颇见用心,以“十有九人”对“百无一用”。平常口语,天然凑泊,选择即是锤炼,妙处令人称绝。

    (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史上最狠的骂人诗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xa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