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孩子:挑战》D15--D20

《 孩子:挑战》D15--D20

作者: HH胡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22:08 被阅读0次
有颜有料的书

D15避免给予过度关注

孩子没有正当理由而让我们不停为他们忙碌,且让我们感觉烦躁时,可确定自己面临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情况。

当孩子寻求过度关注时,如果不断妥协那就会形成惯性。

1、保持愉悦的心情,你拒绝时的心情也区分着力量;

2、给孩子选择;

3、当不再对过度关注给予回应,我们就需要对合作或表现好时给予鼓励。

区分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关键在于要进行长期的正面影响)

1、孩子要求的是什么?

2、如果我们不介入,孩子自己能否处理?

3、如果我们有回应,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何影响?

D16避免权力之争

避免权力之争,最重要的是坚持——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要改变孩子什么。了解、鼓励、合理后果、相互尊重、尊重规律、赢得合作。

判断家长是否加入权力之争

1、看家长的态度是否有生气、受挫和专制。

2、看结果。

3、看语气(我们是否沉着、平静、踏实)

在家庭中,家长经常会把权威看得很重,而避免权力之争,就是要把权威放在一边。

前几天女儿的语文老师联系我,说女儿这段时间写字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整体向左倾,并布置了额外的描红练习作业。当天她在描红的时候我在边上陪伴(平时做作业都是一个人的),写的时候还是向左倾,写着写着她就烦了,开始抱怨为什么写不好,我一开始是很耐心的让她坚持,谁料她后面干脆就说自己不想再描红了,讨厌描红。这时我就有生气,有受挫感,然后我用命令的口吻和她说话,语气当然就不沉着、平静和踏实了。虽然结果是她顺从了,我也和她作了沟通,但学习了这一章,我会觉得很愧疚。在当时,什么正面管教,什么和善坚定已然忘却。

时时对照

D17退出冲突

怀着对孩子的爱、亲情与友善退出战争不是抛弃孩子,而是更有助于维护与孩子的感情。

让他的风,无帆可吹。

这一章的“卫生间方法”让我很有亲切感,我也经常用。我常常在女儿的行为触动我的情绪开关时,离开现场去卫生间洗个手让自己安静一下,这个离开也不让女儿感觉突然,因为回来我可以告诉她我去洗了下手。

其实学习正面管教后,女儿的安静角也有用起来,她也学会了离开冲突现场让自己冷静一下。

关于冲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我们要忽略旁观者,从态度上“退出战争”,一旦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当下环境的需求,我们就可以找到方法。

D18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

家长要用行动告诉孩子,我尊重你,不是强迫你改变而是你决定自己的行为,并承担行为带来的后果。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会导致————妈妈的聋子(就是对妈妈的说教免疫)

很多时候,孩子成为妈妈的聋子其实就是想用反常的行为获取关注,此时如果妈妈可以用行动告诉孩子我的界限在这里,你决定怎么做并承担后果。父母要做的是“和善而坚定”的行动。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要让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

D19不要赶苍蝇

语言经常是沟通中最无效的一种,如想改变孩子行为则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仅是为了赶走目前打扰到我们的“苍蝇”。

文中的妈妈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这背后负责的还是妈妈,尽管用语言一次两次三次的提醒,但孩子没有引起重视,想到了那只比尔萨翁的猴子,此时正在妈妈的身上。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一次告知,而后坚定的执行,让孩子去执行。

D20不轻易取悦

如果我们通过牺牲来换取孩子的高兴,或者出于害怕而妥协,就需要警觉,被孩子控制的家长引领不了孩子的未来。

书中有的妈妈因愧疚而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妈妈因害怕孩子不高兴而妥协;有的妈妈因为面子而不拒绝;有的妈妈完全被孩子控制。

而七悦施展这些手段的主要对象是爷爷奶奶,特别是面对爷爷时,她的任何无理取闹都变成合情合理,书中的卡拉暗示妈妈是自己的小狗,而七悦则说:爷爷见到我就像小狗见到我一样。看到这章,我惊觉,孩子完全控制了爷爷。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要设立一个规矩而孩子表现不满时,爷爷就第一个跳出来成为孩子的“防空洞”。

怎么破局:设置范围与底线不可逾越,但同时给予孩子共创的空间,并给予选择权。从系统排列的角度来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才是最大的,在自己家里确定好规则才是对真正影响她的成长。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让孩子背起自己猴子的过程。

相关文章

  • 《 孩子:挑战》D15--D20

    D15避免给予过度关注孩子没有正当理由而让我们不停为他们忙碌,且让我们感觉烦躁时,可确定自己面临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

  • 261‖《孩子挑战》①‖了解每个行为和语言背后的目标

    《孩子挑战》是德鲁克夫的三部挑战《父母挑战》《婚姻挑战》《孩子挑战》之一。德鲁克夫的很多语言都被《正面管...

  • 孩子:挑战

    01 听前思考 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 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家长该如何教养孩子? 02...

  • 《孩子:挑战》

    《孩子:挑战》,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他是奥地利裔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作者...

  • 孩子,挑战

    读完《孩子:挑战》,感受最深的三点: 1、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当孩子做出一个行为,或恼人或可爱,都是为了获得归...

  • 孩子挑战

    最近被安利了两本书《孩子挑战》和《父母挑战》,这是一套系列书,全套有三本,另外一本是《夫妻挑战》。因为我对孩子的...

  • 孩子挑战

    孩子挑战 时间:2018.7.20 上午11点 地点:早教中心 感官课 事件:带了玩具小汽车进课堂,课堂开场舞,...

  • 孩子挑战

    这两天晚自习,给儿子出了几道竖式计算,学校的习题也经常是计算错,需要好好巩固。每次开始前,他俩总在聊天,而我总要在...

  • 《孩子挑战》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

  • 孩子:挑战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父母轻视孩子的权利和能力造成的,想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父母和孩子必须彼此尊重,用平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孩子:挑战》D15--D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ye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