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单位上了《不忘初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专题,上之前自我感觉良好,但真的上完课后,很受挫!觉得不行,需要修改!反思不是第一次讲,为什么讲课效果差异大呢?一是对象不同,二是时间相隔太久。这个专题是上半年准备的,备好课后讲过两次,反响不错。今天再讲时并没有太多改动,时效性、新颖性不够,有些内容是需要重新调整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专题,也没有一次就能讲成精品的专题,修改、讲授、再修改、再讲授……如此循环才能备出好课,才能越讲越出彩!这样一想,挫败感少了许多,回头继续修改完善!
晚上正好是亲子乐观训练营的第一节课,对象是6-10岁的孩子。下午下课后就匆匆赶往文化城给孩子们上课。这么多年没给娃们上课了,忐忑不安,在和孩子们互动过程中开眼界了,他们的想法出乎意料,下课后和团队成员探讨了课程不足之处。
讲了两个对象不同、性质完全不同的专题之后,不由感慨:为师不易!无论授课对象是孩子还是成人,想讲好一节课都要经过资料收集——整理——提炼——再重新消化理解的过程,而仅有这样的过程还不足以保证能讲好课,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平时阅读深度和广度的积累。所谓“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功底深厚的老师,不需要讲义,甚至连课件都不需要,他可以结合案例讲出理论水平和实践高度,还可以把一节课转化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就是教学相长!而自己离这个目标相差甚远啊!
女儿曾问我,“妈妈,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当一名优秀的讲师。”女儿继续问,“那你实现了吗?”我说,“还没有,妈妈正在努力!”从最早毕业到今天,我的每一份工作都和教育有关,教最多的还是成年人!此生无他求,希望自己沉下心来十年磨一剑,未来成为一名优秀讲师!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