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乘》卷十四“法和众妙香一”,收录了这则赵清献公香,另外在《新纂香谱》、《香谱》、《陈氏香谱》等典籍中也都有记载,内容基本一致。
《香乘》原文香方非常简明,作为初学者想尝试复原古方也很容易上手。
而我,更多是因为这样一个人,而迷恋上这款香。
尝试复原这款香的过程,让我对于香气有了很多不一样的认识和体悟。
我复原制作的赵清献公香关于赵清献公
既然是由人及香,那么就先说说这款香的主人——赵清献,即赵抃(公元1008—1084年),浙江衢县人,二十七岁中进士,任殿中侍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书记),与我们熟知的包拯是同一时期为官,他执政不避权势,被人称为“铁面御史”。
赵抃为人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伎。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
赵清献任成都知府,单人匹马赴任,一琴一鹤相随。看见百姓安居乐业是他最开心的事,但凡百姓有喜庆的事,他就弹琴作乐,而白鹅羽毛洁白,他以此勉励自己,莫要贪污。流经成都的清白江原名“渝江”,后人为了纪念赵清献为官清白,遂改名“清白江”。
朱熹编著过一本《言行录》,全称《宋八朝名臣言行录》,专门记录宋朝大臣的言行。这本书也记录了一则赵清献“焚香告天”的故事。白天所做之事,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告诉上天,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
赵抃与当时的高僧多有交游,…在政事之余喜欢参禅打坐。一日忽闻雷震,大悟,乃作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临死与其子赵屼诀别时,说话仍有条有理,安然去世。“清献”是他去世之后的谥号,后人称为赵清献。
大文豪苏轼与他可以说是一对忘年交,对赵清献公的人品及学问十分钦佩,后来亲自为他撰写碑文《淸献公神道碑》。
赵清献公香香方解读
白檀香据考证为老山檀,历来医家称檀香“辛,温;归脾,胃,心,肺经;行心温中,开胃止痛”。炮制后的檀香气味醇和、持久,热熏带有奶香味,给人以温暖厚重之感。
老山檀香乳香缠末属于是等级比较低的乳香,外形细碎,有的含有杂质。乳香香窜,能入心经,带有类似柑橘的清新。乳香也是基督教常用香料,给人静谧,神圣之感。
乳香玄参,味苦,性微寒,无毒,道家制香中经常用到,能定五脏,去心惊烦躁,止健忘。
玄参以玄参为君,檀香为臣,乳香为使,整体上给人以古朴清郁之感,自有一种出尘的气质。
白檀香、乳香、玄参三者的用量比例为8:1:12。
我的复原制作过程
将煮软的玄参切成薄片,小火焙干。也可晒干,但是焙干的玄参香气更浓。
我找了一个大号白瓷盖碗的底托(相对比较薄,导热性好),将切成薄片的玄参放在上面,下面用燃着的酥油灯炙烤。量少的情况下操作比较方便,香气也比较纯净。
乳香选用的是阿曼乳香,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两个小时后,再放入研钵中进行研磨。这样就能均匀磨成粉,不会粘连在一起。
蜂蜜用的是朋友送的土蜂蜜,用了一个薄胎的白瓷品茗杯放在酥油灯上加热,直至滴水成珠。
将制备称量好的檀香、乳香、玄参粉末混合均匀。趁热将炼蜜倒入混合后的香粉中,反复揉捏成团,然后搓成一颗颗青豆大小的香丸。
刚做好时,玄参的苦味非常突出,还伴有炼蜜的甜味,乳香和檀香的味道并不明显。
密封阴凉避光处放置十日后,打开盖子初闻,清苦中带有一点类似梅子的酸甜。
取一颗香丸置于电子熏香炉上,温度设置为100℃。开始是一阵清苦,接着苦中有一丝清甜,醇和,韵味悠长。
后记
气味是最能调动我们情感,同时对气味的感知,也能投射和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这是我在复原赵清献公香的过程中非常深的感触。
对于玄参,我开始是排斥这种苦味的,但在浸洗、焙干、研磨它的过程中,我一点点接纳它,并感受到苦味之外的独特气韵。
品闻窖藏之后的香丸,通过香气去感知赵清献公的风貌及精神世界。
探寻古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味的复古模仿,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古人的思想精神,并建立与当下生活的连接。如此,传统的才能是现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