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六
—对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思考
今天是大年初五,也是和家人一起来到泰国曼谷旅行的第二天。这一次一改以往旅行时吃喝玩乐的基本内容,我把《你好,寒假》也一起带上旅途,晚上有时间就在宾馆里看看书,也会做一些摘录和思考。群里的伙伴们积极地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在异国旅行的我也倍感焦急,自己落下了太多。程露老师每天一篇读后感的记录,目前已经写到了第十篇读后感;蓝美琴老师作为精英班里的表率,更是记录到了第十三篇;好朋友叶斐妃老师也写了八篇读后感…再想到自己蜗牛一样的阅读速度,和许久没有文字记录的陌生感,让我十分焦虑,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写作的思路经常会不够清晰,甚至会阅读了三四遍还不能真正读出其精髓,有时候是自己的阅读效率太低,经常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候却是阅读能力的欠缺,在理解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但特别开心的是,每一次阅读和思考的过程虽然“痛苦”,但自己依然乐此不疲,甚至有点沉迷其中!也特别感激这一年来身边伙伴和李教授、雷所的引导和鼓励,让我重拾阅读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记录的习惯。坐在曼谷宾馆房间里的桌边,用手机在简书app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读后感,这也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
今天阅读的是第四章第三节“领导力与实践创新”、第四节“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并记录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与“学生领导力”的再次遇见
第一次听说“领导力”一词是在2017年武义县班主任精英班在武义芦北小学召开的学术性会议上,那也是我刚加入精英班第一次参加精英班的研学活动,因此,对于巩淑青老师所发言的关于“学生领导力”话题的发言印象特别深刻,听的时候就很有认同感。后来在雷所的带领下,我们又开展了很多次主题研训,也慢慢地加深了对“领导力”的认识。但是对于自己没有探索实践过的领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理论学习还是不够深入。今天读到第三节时看到“领导力”一词,觉着特别惊喜,家校共读活动让我再一次与“领导力”相遇,加深了对它的认识,我想也会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许多的思考和改变。
“如何在课堂外激发学生的领导力与创造力,也可以成为探索点。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正确理解创新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校要改进评价体系,鼓励青少年的创新行为;家长要改变养育观,塑造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政府要改善设计,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激情;社会要拓展创新理念,树立起创新人物的多样化榜样。”[1]读到这一段话时,我也在思考,我们班这次“你好,寒假”活动正是属于课堂外在寒假这一特殊的时空用创新性实践活动和特色寒假作业,来激发学生领导力和创造力,成为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新途径;同时也是家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利用家校网络平台一同帮助孩子塑造创新性人格、改善亲子关系的好方法。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寒假特别作业的发起、投稿、设计和、汇总、改进、实施和反思、总结。这一过程的主体参与经验积累让孩子们锻炼了早期的领导力,例如策划沟通、合作协调、自律自立等能力的提升。而家长在监督并一同参与孩子活动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与和话题讨论,也l改善了亲子关系,从而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能力,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再次反思
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在《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写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无论思考什么内容,思考者都能通过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来提高思维水平的思维模式”。[2]学校的课堂教育模式将学科根据主课、副课,人为地将知识碎片化,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建立高效的思维模式。应试教育在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时代依旧大行其道,最后导致家长、社会依旧拿分数看人、看待教育,这就导致教师一味地注重孩子的书面成绩,导致孩子认为学习就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即可,而忽略了思考、诠释、推理并将知识内化吸收。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获得没有从经验而来,没有从实践而来,很多时候,他们大脑中的知识是与生活脱节的,并无太多的关联,也会导致孩子们缺乏批判性思维。
寒假是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突破口,学生可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参与到真实的社会事件中。站在儿童立场(学生立场),基于他们的实实在在的需求,让他们成为主体,积极参与设计寒假作业和活动;帮助学生过一个有别于以往寒假固定模式的、能够收获更多的、主动吸收知识并提升能力的寒假,这样的一种创新模式让学生在“你好,寒假”的项目中主动思考,跨越了在校学习时的思考维度,让学生的思维在动态的实践活动中活跃起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
那么,利用寒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反思哪些方面的不足呢?文中提到: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寒假作业仍有待强化。2.过程中欠缺启发学生提问和思考。在这个寒假,活动已经进入到中期了,我在班级微信群里看到家长发上来的分享,活动看似热闹非凡,但是美篇的制作在内容上还过于简单,不够深入,反思性的总结并不是很多。可见,有部分小组和学生依旧为了活动而活动,未能主动地深入思考和总结,这也是我今后在引导学生参与寒暑假活动时必须要加强引导并让他们进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2]李家成.郭锦萍.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研究与学期初生活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94;99.
48.《你好,寒假》读后感之六—对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的一些思考 2019.02.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