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我当你一秒朋友
朋友 我当你一世朋友
奇怪过去再不堪回首
怀缅时时其实还有
朋友 你试过将我营救
朋友 你试过把我批斗
无法再与你交心联手
毕竟难得有过最佳损友
一首熟悉的粤语老歌《最佳损友》,最近因为一个综艺节目,重新唤起了大家心底对它的喜爱。
为何旧知己投入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一句话,道出了多少遗憾和辛酸。
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
来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很多曾经的好朋友,走着走着,就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还有的朋友,再见之后,就没有再见过。
舒婷曾说:
“人到中年,朋友的多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
如果跟我的头发相比,这个说法就不怎么准确了。
虽然有着人人羡慕的又黑又多的头发,可是朋友却是一个巴掌就能数完。
幼儿园的朋友,随着读小学,没有同班的同学,就会渐行渐远;
小学的同学,随着升初中,能读同一个学校的同学很少,继续同班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还有初中的同学,高中的同学,都是毕业后就会结识新朋友,老朋友联络也就越来越少了;
大学的同学,可能是最常联系、也能维持最久的,可是最终也会在各自成家立业之后,慢慢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踏入社会之后,也许会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事,但是能成为真正朋友的,却少之又少。
有的人一向跟自己亲密无间、聊的来,但分开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很快变得生疏起来。
即使勉强客套一番,也依旧掩饰不了彼此之间强烈的尴尬。
这是因为对于彼此的“期待”,往往与特定的“环境”有关,而不是真正的“个人价值”。
故而“环境”一旦发生改变,双方便根本不敢、也无从得知,应该对其他人抱有怎样的期待。
都说校园里的友谊最纯真,没有利益冲突。
若能一直保存下来的,可以称为至交了。
柯林斯曾说:
“在成功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这句话道出了,很多表面的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一旦脱下这件成功的衣服,将没有人会认识你。
那些,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你是你,而做你的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如果有一位朋友,能在你的追悼会上,徐徐道来你的生平事迹,熟悉程度甚至胜过家人。
那么,他(她)一定是你难得的至交。
但是这样的朋友,谁人能有幸遇上呢?
如果有朋友向你借一大笔款,你会借的有几个?
很多时候,借款给朋友,一是要么不借,二是要么就做好借了就没有要回来的打算。
否则,你将人财两失。
非但借款要不回来,朋友也将失去。
所以,能毫不犹豫借款给你的,一定是第二种,遇上了,请记得要好好珍惜。
据不正式统计,人这一生大概会遇到八百万人。
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消失在人海。
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都只会陪伴你一段旅程,最终,只有自己一个人走完人生的路。
古人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随着年龄增长,越需要缩小身边的圈子,选择跟自己同频道的人相处,这样才舒服。
朋友不是以多为贵,而是以精为贵。
与优秀的人同行,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跟智者学习,你的人生定会越来越明朗。
至于最佳损友,需要的时候,他(她)一定会在你身边,因为彼此是一生的挚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