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古文选二》一

笔记《古文选二》一

作者: 不倒翁why | 来源:发表于2022-06-08 09:43 被阅读0次

    1、王禹偁《村行》(泛读)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这句点题。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远景+绘声→以闹衬静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远景+绘声→红白相应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句抒情(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作者被贬谪商州时。

    2、王禹偁《待漏院记》(泛读)

    ……朝廷治国初音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勤”立说)

    大意:点出朝廷设置待漏院的目的在于“勤政”。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思贤臣)

    通过对比手法,刻画贤、奸两类宰相的形象。(“勤”立说)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慎”作结)

    说明写此文的本意是劝诫执政大臣。

    本文是作者由待漏院引发的对宰相职责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以及希望实现清明吏治的政治主张。

    典故:

    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出自《国语》:“欲其旅进旅退”意为随众人进退,无所建树。

    重瞳。出自《史记》,“舜目盖重瞳子。”意为天子。

    3、柳永《雨霖铃》(精读+必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别前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意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别时伤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以何人说(别后想象,虚景)。点出别离,大量渲染,深刻表达离别之情


    别前留恋、别时伤感、别后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层层推进。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意无语凝噎。半句一转,好处:在不断的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描写了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追不得已的离别。

    其中,既有离别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感伤,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被作者反复渲染。

    4、柳永《玉蝴蝶》(泛读)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九辩》中有表达悲秋,故宋玉悲凉为悲秋之情)。水风清、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辜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是一首悲秋怀人之作。

    5、范仲淹《苏幕遮》(泛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黯乡魂:指思乡之愁苦令人黯然销魂。此处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句意。


    6、张先《天仙子》(泛读)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影,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关键词:春愁别恨,岁月流逝,人生无定,无奈与感伤。

    王国维《人间词话》:“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张三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7、晏殊《蝶恋花》(精读)

    栏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谢阳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一句的“愁”、“泣”、“燕子双飞”采用拟人手法。

    第二句“明月不谙离恨苦”对比反衬。暗示主人公因相思而一夜无眠。

    8、梅尧臣、《汝坟贫女》(借用《诗经》旧题)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作为一首叙事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两句,推出贫女边走边哭这一人物形象,也为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后面八句是贫女自叙,为第二部分,写郡吏施暴,父女生离死别的惨状。接下来六句为第三部分,转述老人僵死壤河上的悲惨情景。最后四句为第四部分,写贫女家破人亡后悲痛欲绝。诗以女子口气自述,语言质朴,表达直白,给人以真实性和亲切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欧阳修《戏答元珍》(泛读、七言律诗)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暗含有被贬荒野,寂寞失意)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寒意+暖意)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客子思乡)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自我宽慰)

    全诗跌宕起伏,感情复杂多变,但总体上积极向上。全诗四联,首联低沉,颔联转为乐观,颈联有思乡的伤感,但尾联的宽解之语,又有峰回路转后的豁达。

    10、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梅:使人联想到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残,溪桥柳(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细,草薰风暖摇征辔(草薰风暖:与江淹《别赋》的句子“闺中风暖,陌上草薰”相关)。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实为虚,设喻巧妙。古人写愁的名句很多,这两句的特点是扣住春天景象,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的迢迢不断相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用翻进一层的写法。在思妇的视野里,春山已经够远,而行人还在春山之外。据子递进层深,进一步凸现思妇的离愁之深。)

    此词描写春天明媚的景色,抒发的却是离恨别愁,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起首三句是描画江南春天优美而融合的景象,“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

    11、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本文是欧阳修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序。作为一篇序文,作者除了表达诗学观点,介绍诗集的整理与成书过程外,还满怀深情的回忆了梅尧臣的生前遭遇,包养其为人与为文,并对其不受重用,诗工而人穷的结局表示同情。

    12、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胡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于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作者为突出秋威,从多方面(听觉、视觉、形状)描写秋声:

    1、先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第一段中的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等,都能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

    2、其次,从视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童子外出探看一段,用树影晃动的视觉衬托“声在树间”的秋声,十分巧妙;

    3、再次是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如第二段中选择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极力渲染秋气的萧杀寂寥,由此烘托秋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古文选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fu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