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兵说得对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3-10-28 07:29 被阅读0次

    没听说过朱孝兵,刚刚在《文学自由谈》上读到了他的文章,好像是某报副刊编辑,算是认识了。

    朱孝兵写的是《“冯书辉抄袭”事件的下半场》。最近网报抄袭事件比较多,看完付之一笑,具体都有哪些人抄袭,抄袭的下场如何,我不大关心。何以故,好些千人一面的文章说到底也逃不脱一个“抄 ”字。古来文章一大抄嘛。

    冯书辉抄袭的手段并不高明,几乎就是照搬,而且全部发表在纯文学大刊上。《北京文学》,《雨花》,《作品》,《滇池》,《文学港》等等,厉害吧。

    我关心的是他为啥要抄。

    莫非是为了稿费?

    朱孝兵认为不是,依据是冯书辉不差钱。抄来抄去,辛辛苦苦投稿,一个月最多发表三四首,按名刊稿酬标准,区区数百元收入而已,还不够烟钱。冯先生本人是茶商和工程师,经常给各大刊物编辑部寄茶,白送那种,茶也是钱,其支出应该远远高于稿酬。说他为了钱抄袭,那简直就是对他人格的侮辱。

    莫非是为了晋升?

    众所周知,国内不少行业晋升职称是要拿论文来说话的,不管你的论文是不是有人看,有没有实用价值,只要级别和篇数够了,尤其是获得了奖项,你就有资格晋级并享受相应的待遇。作家——包括相关文化工作者——也不例外,诗歌,小说,散文,不管是不是有人看,能发表就行。问题在于,冯先生是个茶商,不需要通过诗歌由小商晋级为大商,就算每天发表一首诗,不见得就能多卖一两茶。他用来抄袭诗歌的时间,还不如在朋友圈里多吆喝几声。

    莫非是为了名?

    这就更不可能了。冯先生假如爱惜自己的名声,断然不可能干抄袭这种勾当。抄人家的诗,一旦传出去——事实上已经传出去了——不消说会臭名远扬。冯先生不可能先把自己搞臭,用臭名成为网红。

    朱孝兵分析来分析去,断定冯先生此举纯属爱好,是一种情怀。是“过于炽热的文学情怀。”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对文学这个行当和抄袭这种行为的错误认知了。

    朱孝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说到文学情怀,最为典型者,要数某些退休老干部,能诌几句打油诗、顺口溜,就特别想加入作协。作为一名报纸副刊编辑,我总对这样的‘文学老年’说,别把爱好当负担,别把作家身份看得太神圣。心有所感了,就来两句打油,发在网上,转到朋友圈,获得一堆点赞,都是极好的,可别想着一定要变成铅字,甚而当作入作协的必备材料,还要挤破脑袋、动用人脉……如此,就算最后入了作协,也是得不偿失。把简单的爱好搞复杂了,到头来成了为会员证而写作,无异于买椟还珠。不知道冯书辉是不是为了入作协而抄袭;如果是,那可真是彻底跑偏了。某些文学爱好者可能不知道,‘作协会员’只是一种身份而已,作协是不会给会员发米的。”

    写到这儿,眼前浮现出了岳母。岳母上大学的专业是音乐,退休后忽然热爱起文学来。老人家创作了大量四言八句,且出了书。她舍不得花钱,是将诗句抄写好,用A4纸复印若干份,再用钉书机装钉成册,免费赠送给家人和亲友。岳母也填词,如水调歌头,减字木兰花,十六字令等。平仄无所谓,押韵是一定的。内容不是普天同庆,就是神州沸腾。家人聚餐,第一个节目便是岳母的诗朗诵。四川普通话,倒也声情并茂。那些年岳父忙于老年大学的日常事务,写作便是岳母的精神寄托。若是二老为诗歌起了纷争,岳母便要我评判。我自然是一律点赞。好在岳母的爱好花钱不多,没有爱到“买椟还珠”的程度。我一向主张,人老了不能太闲,不然会闲出毛病。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写写画画,均可。

    如今我也年逾七十,勉强算个老年人。我的原则是能动则动,或游泳,或散步,或爬山,尽量多一些户外活动。运动之余,写一点小文章,网络平台之上,朋友聊天群里,略有几个人点赞,便很有成就感。偶尔有一点稿费,那就要开怀畅饮,直到微醺。

    不知不觉,说到一边去了。

    刚才说到哪儿了?

    对了,朱孝兵说到了情怀。他说得很对。

    他说的更对的是:

    “其实,坚守文学原创,对作者来说,说起来也容易,就是主动创作;但要创作出好作品,却并不容易——你不要让文章中所有的汉字、词语、成语,给人的印象,像洪流中的漂浮物一样,草草消失于逝川;你得让它们鲜活起来,让你的文章成为某个成语的有力注脚,让人们通过你的文章重新认识这个成语。你不要盲目跟风,去追求那些所谓潮流,那些千人一面的东西;你要听从自己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果没啥想说的,可以不说)。”

    你要听从自己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朱老师说得真好!说自己想说的话,不一定是宏大叙事,不一定蕴含什么哲理,哪怕是碎碎念,只要是说人话,总能打动与你共情的人。没啥想说的,硬要说,找些话来说,换了你,想听吗?

    马尔克斯说:“有人因为青春而表达,有人因为表达而青春。”

    朱孝兵认为,这句话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关于写作的秘密,那就是作家应该有巨大的倾诉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有这种欲望,而且像说书人一样善于表达。如果你没有这种表达的欲望,那么不要从事写作;如果你有这种欲望,但不擅长书写表达,那么你可以阅读、练习,从写好一句话开始,从一个形象的通感或比喻开始,写出你“自己的话”……

    作家应该有巨大的倾诉和表达的欲望。这句话让我联想到我的朋友黄敬光。每回跟敬光在一起,总觉得他有着强烈的倾诉和表达的欲望。他看着你,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某一次经历,有时候嘴唇在微微颤抖,眼眶里泪光闪动。说着说着,就要掏出手机朗诵。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敬光的文章不算出色,就是说他不见得擅长书写表达,然而他不但有着强烈的倾诉和表达的欲望,更可喜的是还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他在阅读,练习,常常为了修改一篇文章彻夜难眠。他在努力写出自己的话。

    朱孝兵最后说:

    我们不仅要坚守文学原创,更要坚持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文学原创。”

    激情,活力,——他说得太好了!

    2023年10月27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孝兵说得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hu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