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片头,我就知道《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绝对与众不同的电影。
在一片让人头晕目眩的杂乱符号中,老师们在课堂上把每个学生的成绩大声念出来,就好像把每个学生都贴上了价签,张三100,李四60,王五20……一阵阵警报声刺耳地响起……突然,画面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心无旁骛地看着刚捞到的两条小鱼,那么清净美好、充满了乐趣,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活了过来。
这两个场景反差如此强烈,其实,它们象征着一个“特殊”孩子的苦难和幸福,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如地狱与天堂。
提起苦难,可能有人会说家庭贫困、没有钱读书,甚至没有钱吃饱饭才叫做苦难。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特殊”孩子一点都不苦。他衣食无忧,过着小康的生活。每天早上,有妈妈做好早餐叫他起床,爸爸也经常给他买礼物。如果生活就是这样,那就是幸福,不是吗?
然而,“特殊”孩子也要上学。每天早上,他都不情愿地被妈妈送上校车,来到学校。面对他的,是老师的说教、厌恶、惩罚,是同学们的嘲笑。老师们不断地向校长投诉:“这孩子没法教!懒惰、愚蠢、怎样教都教不会!”“考试居然交白卷,做了唯一的一题2+1他居然回答5,我看这孩子就是故意捣蛋!”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被叫到学校,被老师们投诉:“看看你们的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好好管管吧!”
于是,回家免不了挨一顿胖揍。想起老师们的话,爸爸脸都丢尽了,心头火起,边打边叫:“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哥哥那样努力学习?生日礼物也别想要了!”
然而,这真的算不上苦难。爸爸打得再狠,总有妈妈会帮他涂药、给他吃糖、耐心地安慰他。老师虽然严厉,但惩罚也不过是教室门口罚站。同学们虽然嘲笑,但他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滑稽的欢乐,这让他有一种价值感。再说,总有放学的时候,回到家就算解放了,虽然爸爸还是常常训斥自己,有时也会动手打,但那毕竟很少,而且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哥哥,爸妈总会分散一些注意力,心情也会好很多,家就是自由的天堂。
离开家,就是离开天堂,离开幸福。“特殊”孩子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据说学校以严格的管理著称,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矫正很有一套。爸爸妈妈离开了,“特殊”孩子留下了,真正的苦难开始了。
“特殊”孩子开始失眠,深夜一个人在厕所里痛哭。这种被幸福抛弃的感觉,就像一个声音在深处喃喃地咀嚼着一句话: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是不是我真的可有可无?
生活不再像家里那样可以任性。统一熄灯睡觉、统一吃饭、统一步伐,不能有一点拖延和偏差。原来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快乐片段,现在好像全都消失了,每天好像都差不多,自己好像越来越不真实。
上课变成了完完全全的灌输,老师们容不得学生一点点的自由发挥,所有的问题都要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回答,老师说的是唯一真理,其他的都是胡说。就连美术课,也只能按老师画的范例来画,画得稍微有点不一致,就要被木棍狠狠地打。
很快,“特殊”孩子出现了幻觉,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绝望使他弱小的心灵崩溃了。
拯救他的是一个临时顶班的兼职教师,而这位老师碰巧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过。特殊教育的知识和经验使他敏感地觉察到这个“特殊”孩子的与众不同。
经过深入了解,各种情况逐一印证了这位“特殊”老师的判断:这是典型的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属于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的一种,指智力正常的儿童阅读水平显著落后于其相应智力水平或生理年龄的现象,而且这种落后不是由于明显的神经或器质性损伤造成的。
在“特殊”老师的劝说下,“特殊”孩子的父母恍然大悟,终于发现自己的无知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苦难。在“特殊”老师专门的一对一教学的帮助下,“特殊”孩子慢慢地学会了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慢慢地学会了一个又一个词语、一个又一个等式,而且在美术方面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
电影结局很美好,但不要忘记这个“特殊”的孩子所经历的一切,过去的时间不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心灵的创伤虽能愈合,但总会留下瘢痕和阴影。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是否真的具备了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给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作为老师,虽然也许不是特殊教育教师,但我们也应该问一问:我们是否懂得一些特殊教育的基础知识?我们是否具有识别“特殊”学生的能力?我们是否能让这样的“特殊”学生有机会得到更适合的教育?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扼杀孩子的美好未来?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先进思想。如果我们连上面这些问题都不能肯定回答,谈何因材施教?
让“特殊”的孩子接受特殊的教育,确实能解决因才施教的问题。但现实情况是,特殊教育大多是在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级里开展的。
在一个全是“特殊”学生的环境中成长,“特殊”孩子们怎样融入主流社会?又是一个难题。
融合教育(Confluent Education),指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大多数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是在特殊教育、特殊孩子长期处于主流之外的背景下提出的。
融合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特殊孩子有特殊的教育需要,但并非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最好的特殊教育是“不特殊的、融于普通教育之中”的特殊教育。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了解、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教师。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不应该止步不前。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多了解一点“特殊”孩子的知识。
因为这关系到每个“特殊”孩子的苦难和幸福。
因为我们没办法确定自己的后代是否会出现“特殊”情况。
因为人人生而平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