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学毕业走进学校,做了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每天忙忙碌碌,感觉很是勤奋,凭借向老教师学习的经验和自己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工作7年的时间了,此时,突然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了方向,开始怀疑自己每天忙碌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的发展前景与成长力量到底在哪里?
我在思考,每天过着简单重复的生活不应该是我的生命常态,我应该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生命的解放和责任的担当。我开始渴望自己职业生命的持续飞跃、不断突破,能够有思想地活着。
正在我迷茫的时候,密云区初中地理教师研究工作室成立了,我很幸运地被吸纳为其中的成员。在领衔人张瑛老师的引领下,在其他成员的鼓励帮助下,我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基本完成了三年前制定的发展规划。成长的过程是艰辛的,蜕变的体验是痛苦的,三年来,很忙碌、很辛苦,但感觉到自己每一次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付出化为的成绩与成果,我都会萌发出阵阵惊喜。
尤其是工作室让我找到了一条生命成长的正确道路,使我看到了自己的美好未来,我终于发现了我的人生的使命,即立德树人,我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创造与成长,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人格、课程、教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把握契机:找准“关键”
无论新教师的成长还是中老教师的职业突围,教师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及外力作用。
关键事件。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往往一件小事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甚至命运。教育领导搭建平台、创造关键条件,教师把握关键事件,就显得重要。无疑,工作室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与机遇。
专业发展是延续自己生命的血液,是自己生活幸福的源泉。有这样思想和行动的教师,就会自觉形成自己发展的通道。工作室里所有老师,都有共同的志趣。它不带任何功利,也没有领导与基层之分。这些专业兴趣相近的教师共同建立起了一种交流合作、互利互惠的文化价值观,共同体成员谈论的只是理论、思想、观点、改革。在无拘无束的研讨中,大家的教育理念得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学习得以持续,教育实践不断创新。
工作室不仅积极组织现场的课堂展示、读书论坛、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还组织进行线上的学习研讨活动。这样,通过聚集志同道合者,共建交流圈,形成价值共同体,检验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共寻教育理想与教育策略。
我欣喜地发现,在我们这个团队生活的教师,我们喜欢上了教育、学习和研究,我们逐渐敬畏发展。本质上,我们是真正在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在珍惜周围一切人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是充实幸福的,是自由自觉的。
关键人物。在教育生涯中,老师会遇见各种人物,这些人物对教师的成长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千人千面,但必有一种属于“重要他人”,即“贵人”,这个人在教师的生命成长、情感培育、思想形成、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名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教师的发展需要伯乐。
在工作室,我不禁遇到了特别热心助人、专业素养高的领衔人张瑛老师,还遇到了十名特别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来自兄弟学校的同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与个性化的经验。
工作室积极搭建平台,帮助我们联系一些名师,让我有机会与名师面对面的对话,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请专家指点我们,能够回过头来看自己;和网络链接,走出去,能够站在社会的角度看自己。
当你来到世上,你会面对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人际交往,帮助你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工作室让我学会自我管理并获得持续成长的工具,通过关键人物链接的重要资源,让自己的人生目标方向更加明确。
在三年的工作室生活中,我深深地认同这个道理,去靠近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有一个能够相互鼓励,并且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朋友,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是多么重要。我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就都是这样的自带光源的人,互相照亮对方。
关键读物。有的书,影响人的一辈子,有的书,影响人的某一个阶段。不管时间长短,它在人的性格塑造、事业发展、命运布局中都起着关键作用。读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读什么书,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更多方面。
加入工作室后,张瑛老师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反思自己工作多年,都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几本教育教学的专业书籍,很是惭愧。宋朝名人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按照工作室的具体要求,有计划的认真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所读书籍有《教有智慧的地理》、《改革中的地理课堂》、《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学与教的心理学》、《解密高效课堂》、《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等等,通过阅读书籍,弥补了我思想的空白,找到了我教育思想落后的根源,同时学习到了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
有了理论的学习还不够,我还积极参加张瑛老师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如高振奋老师的《深综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任亚芳老师的《如何撰写论文》等,这些活动不仅为我们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自身能力得到了锻炼,业务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精琢课堂:突破自我
欲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很显然,在课堂里摸爬滚打,是再实际不过的方法了,我认为,课堂是教师自我修炼的重要场域。
教师的智慧能引爆课堂的创造性。教师能创造令学生终生难忘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艰辛与愉悦,点燃起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激情,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生的活动特征与能力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关乎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又关系着学生的精神品质的塑造、关键素养的发展与幸福指数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只有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才能透视并了解教育的本相,才能理解课堂的真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智慧与活力。
我多么希望,我的课堂可以多一点生活的味道,多一点人性的关怀,多一点观念的深度,多一点思想的培育……而这,需要下大气力,坚持精心打磨、雕琢自己的课堂。
还记得我承担的第一节区级公开课《西亚》,开始非常的不自信、存在畏难情绪。在工作室团队的协同备课指导、支持下,我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从最开始的教材分析、课标研读,到后来的教学设计呈现,每一个环节都凝练了工作室成员智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印象最深的是张瑛老师帮助我反复磨课,真诚地指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引导我找出不足并完善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试讲和打磨中,让我体会到了精心设计一节课的不易,然而,带给我更多的是收获,不仅收获了教学智慧,更是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一份满满的自信心,让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自此之后,我勇于挑战自我,先后承担了很多区级的公开课和展示课任务,如:区级研究课《区域地理位置》、《初三专题复习-人口》、《世界的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围绕中考做题为《基于地理图像分析的答题指导》、《解析地理图像及答题指导》、《中考前基础知识复习》、《区域地理复习》的区级直播课。2020年疫情期间,我勇挑重担,完成《专题复习-世界居民和聚落》、《专题复习-世界海洋和陆地》等15课时的区级优质资源推送,在学生中反响很好。2018年12月,我受邀于重庆市璧山区做《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展示课。
我的努力实践,对年轻教师起到引领的作用,作为新教师杨艳丽、王智超等人的师父,我经常走进他们的课堂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仅仅两年的时间,他们成长得很快,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同时,也成就了今日讲台上的我——年轻、活力四射且自信满满。
一个名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历练,一定会慢慢生成自己的主张,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他的主张,慢慢会与他的做人、工作、教学、管理等行为风格化为一体。待条件成熟了,就会变成学生、家长、同事所敬佩、可供学习借鉴的产品,不仅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还会慢慢在全市、全省、全国变得越来越有名气。他的主张和产品,不仅仅适用于他个人,他人可以学习效仿,不仅仅适用于一所学校,对其他地区的学校也有较强的普及意义与价值。这是我的课堂教学的追求,目前虽然难以达至境界,但是,三年的磨练,我也基本有了自己的风格与主张。
我所构建的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全学习”课堂,“全学习”让课堂变得更“智慧”。我得课堂把理念要素规定在“成果目标、优质问题、学习活动与嵌入式评价”四个方面。四个课堂要素确定了“全学习”教学的新理念,让课堂学习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任意为之走向专业设计,让“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这几个问题有了更加清晰、有效、科学的解决策略。
另外,为了便于教学设计的精准操作,我的教学设计模板作了结构化处理,“成果目标、情境导引、思维对话、拓展迁移、知识建构、学教反思”这六个流程支撑“全学习”课堂的实际操作。同时,每一个流程的主题概念应对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理念与新中考改革要求,按照这种具有专业思维的引领,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教学主张,更容易摸准新时期教学的标准与要求,更容易基于学情与为学生未来而学提供更加丰盈、更加宽泛、更加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与学习要素,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场景会很容易赢得学生的青睐。
以上六个流程,都有规则评价的要求,均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教师要有对应的明确、清晰、可操作的标准与证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从教师单一之教变革为教师少讲并以学生之学为主,从课堂内以教材为主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超越教材的更大范围的学习与研究,从学校内单一的文本内容之学拓展到校外的自然与社会等生活的学习与探索,可谓无时无处不在学习。而且,这种“全学习”的理念根植于心之后,会跟随自己包括学生的一生,让他们不因年龄之老而终止学习,步入“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审美境界。
三、爱上写作:收获成果
作为一名追求自我专业成长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我一直信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走向幸福的道路上来,需要把它引向研究的道路上来。”
我深知,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拓展知识层面、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肤浅的知识、狭隘的经验。有反思的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理论的重建,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的目的。
但是,入职7年的我从来没有撰写过论文,一是确实写不出来,不会写,二是心理上总觉得自己写的不行,也未做尝试。张瑛老师对我说:“不知道写什么,可以先记录自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把每一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记录下来,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听取了张老师的建议,在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反思后,开始尝试撰写随笔和论文。
每一堂课结束,包括自己授课、听他人课、评课议课等,我都会主动撰写教学反思;每一次外出学习,回来后我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完成自己的学习反思;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鼓励他们写出读书反思与心得;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与经验,我也会积极进行梳理提炼形成文字。在此基础上,我会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申请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撰写教学反思已经成了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了助推我成长、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策略的有力工具,用它我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对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我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发现适合自己行动的最佳方案。
近三年我撰写了30余篇随笔或论文,其中有7篇都获得了市区级的奖励,这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记录作为素材,撰写更多的好文章。
学校和工作室都一直积极鼓励我们参与到课题中去,我先后参与了《基于初中地理教材整合的高效课堂创建实践与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两项区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不断探索怎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基于实践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正是在这种研究和学习中,我凝练了自己的一些教学观点和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实践,参与工作室2项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讲的课例《区域地理位置专题复习》获北京市第三届科研课题研究课市级二等奖,主讲的课例《长江》获北京市第二届科研课题研究课市级二等奖。个人的课例《长江》获得第十九届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初中组课例市级二等奖,《河流专题》、《人口和人种》等多节课例获得区级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习实践后反思提升,所撰写的课题阶段性成果《有效整合教材,提高复习效率—以<人口>专题复习为例》、《把地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等多篇文章获得市级二、三等奖。
工作室的学习历程不仅提升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也促进了我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提升,我也荣获了密云区优秀党员、密云区教师研究工作室优秀学员的称号。
这三年来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让我从无到有,不断挑战自己。我的成长,我的研究能力,就在阅读与写作中不知不觉地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且化为了我自觉的行为。我今后的目标是“ 思想建构:做教育文化的发展者;精神缔造:做教育理想的守望者;工作目的:做人性完善的培育者;专业发展:做先进理论的学习者;行走方式:做打破僵局的研究者;教育推进:做体验幸福的生活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走来,尽管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愿永远走在教育教学的上坡路上,继续依托工作室提供的平台,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起航,提升自我素养,实现更多的突破。
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延续自己好的做法,多读书、勤写作,进行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课程创新,走出去聆听窗外的声音,物化成果与他人分享。我将走向自由研究的理想领域,练就读写力、研究力、实践力、行走力和分享力。以读促教、以写促教、以研促教、以行促教、以思促教,不断打开固化的思维,解放自己的职业兴趣,努力攀登教育高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