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感悟人生,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
我们那五六十岁的父母,最缺的是什么?

我们那五六十岁的父母,最缺的是什么?

作者: 怡然小朱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7:25 被阅读9次

相信前段时间大家都被《啥是佩奇》这部广告片刷屏了,爷爷对孙子浓浓的爱隔着屏幕溢出来,让我们既感动又内疚。为啥?因为它极强的代入感,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们即将过年回家见到的爸爸妈妈。

我看了3遍,每每看到“老爷爷在电话里听说儿孙不回来后,一个人落寞地走在马路上”的场景,鼻头都忍不住一阵酸。

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和我那已经去世的外公。

上上个周末跟妈妈视频的时候,无意中触动了妈妈的伤心事,她哭着说“我现在就跟你外公那时候一样,一个人在家里守着……”

我知道妈妈她一个人在家带小侄女上学很孤单,我也知道小孩儿放假被接走后,妈妈一个人在家“不好耍”。但我不知道,她心里竟这么难过。

原来,孤独感竟是可以吞没一个人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我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感觉。

                    ——【01】——

就像几年前的外公,因为我上高中、上大学、上研究生,离家越来越远,妈妈也外出去打工,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妈妈每个月会在放假的时候给外公送生活费回家,或者带他去看病,但每次都待不了两天,又要离开。

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会回家团聚。外公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任由我们在厨房忙乱,偶尔请他去买个酱油啥的,他欣然接受。看得出来,他很开心!

可惜,这种热闹持续不了几天,过了初六,家人陆陆续续外出,求学的求学,打工的打工,又剩下外公一个人在家了。

每到这时候,我都不忍离别。

外公他应该是习惯那种孤独了吧,我们说一声“我走了”,他淡淡地答道“你走吧”。这背后压抑的情感,恐怕要汹涌很多。

就像此刻独自在家的妈妈,我聊天的时候问起“哥哥他们啥时候回家过年呀?”

“随他们啥时候回来哟~”

貌似很洒脱的一句回答,其实背后饱含了多少无可奈何。

是啊,作为在家守候的他们,无法左右儿女回家的行程,他们是被动的一方,虽然内心非常期盼儿女早点归家,但嘴上去只能说着“随便他们”。

看吧,岁月颠倒过来了:曾经,孩童的我们是那么渴望父母的陪伴,守着石凳日复一日地等候,等候打工的父母归来;如今,五六十岁的父母变成了孩子,只是,他们更加懂事,更加体谅儿女,不问归期……

                    ——【02】——

独自在家的他们,最缺的是什么呢?

是爱吗?

是陪伴吗?

是儿女经常回家看看吗?

我想,这些他们都缺,也是他们内心需要的东西。

可是,我认为,他们最缺的,其实是——

人生的意义!

也就是他们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然而,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知道。

《四个春天》这部电影我没看过,但众多推荐里我记住了类似这样一句“电影里的父母不像别的农村父母一样,整年够期盼着儿女回家团聚,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是的,老俩口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拉二胡,种花,唱歌,熏腊肠,去旅游……他们把“没有儿女在身边陪着”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军哥在他昨天的文章《人,还真不能拼命赚钱》里引用辉哥的话,描述中国的普遍现象:

一旦退休,中国人的灵魂就没了着落。

没了工作,他们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意义。

我们那农村的父母,虽然没有从公司的岗位上退休,但他们做了一辈子母亲、父亲了,眼里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操持一辈子,为的都是儿女能吃饱、穿暖、上得了学。

突然间,儿女工作了、成家了,他们从“全职父母”这个岗位上退下来,感觉人生无所适从。

虽说古人有言“父母在,不远游”,但新社会,大部分成年人还是要离开家去奋斗的。这就造成了一个现状:很多五六十岁的父母,没有儿女陪着。

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种情况只会增不会减。

                    ——【03】——

怎么办?

首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多抽时间陪陪他们,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想想“A4人生”,在父母那张A4纸里,还有多少岁月有你陪?

其次,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因为即使陪伴,我们也无法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特别是在他们五六十岁,我们二三十岁的时候,我们需要奋斗,为自己,也为父母未来的生活。(最需要陪伴的是父母七八十岁了,想想那时候,如果你自己生活都过得一团糟,那么,如何让父母安享晚年呢?)

对于第一点,我自己最近也正在践行,每天都想着要对妈妈好,虽然不能在她身边,也要让她感觉到我的心陪着她,这样她就不会心生孤独感了。

比如,我会在每个工作日晚上,给妈妈发一条语音消息,讲个笑话,或者说说我的问题,请她帮忙想想答案,让她感觉自己被需要。

比如,我会在周六周日都抽时间和妈妈视频,其实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一边吃饭一边和妈妈聊天,也是能滋养我心灵的一种方式呢。

对于第二点,我昨天开始思考,但还没找到可落地的方案。不过,我认为就像我们年轻人一样,必须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父母们年龄大了,肯定不能让他们再为吃穿这种基本物质生活忙活,而要让他们去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这种意义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一个只能越走越近,永远也无法满足的东西,比如,幸福、快乐、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之类的。

这个,我还需要思考,多引导妈妈去探索一下,哈哈。

当然,更早的时候,在家庭里树立“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理念是预防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把儿女当作来家里住的房客,十八年后就会离开。那样的话,即使儿女长大离家,父母也不会觉得心里有那么大缺口了。

看看《四个春天》里,那幸福的老俩口,应该就是这种家庭的结果吧。

The end.

相关文章

  • 我们那五六十岁的父母,最缺的是什么?

    相信前段时间大家都被《啥是佩奇》这部广告片刷屏了,爷爷对孙子浓浓的爱隔着屏幕溢出来,让我们既感动又内疚。为啥?因为...

  •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爱学习,但是因为社会竞争如此强烈,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在社会上立足生存,...

  •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视野

    昨天加入了猫的剽悍江湖(剽悍一只猫第二期英雄榜),晚上第一次听猫老师给我们做的分享,现在都还有一些小激动。 当猫老...

  • 亲自沟通

    1-家庭教育路上,父母的挑战是什么呢?缺的不是爱,是方法,和谐相处的方法,做智慧父母从懂孩子开始!0-1岁,孩子最...

  • 底线

    今天读到一篇《当今中国最缺的是什么?》的文章,易中天认为中国当下最缺的是“底线”,他认为缺底线是很可怕的事情,那何...

  • 感觉

    常常我们被表象所蒙蔽,不晓得真相是什么?如果在大沙漠的话,那么最缺的就是水了。 在那时那刻,懂得最需要的是什么,最...

  • 最缺的是什么

    最缺的是什么?时间?或者金钱?我想这只是表面的,本质上,我最缺的应该是耐心。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耐心不足,而造成损失...

  • 30岁还没钱买房买车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老老实实呆在格子间?

    30岁没有积蓄,没钱买房,没钱买车,没有结婚,这样的人,最缺的是什么? 什么都缺! 缺钱。30岁,已经工作了有5-...

  • 焦虑的社会,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记录日更:只为21天养成习惯 第一天: 刚刚出象牙塔的学生,出来找工作,最渴望的是薪资待遇,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

  • 安全感

    在今天这个时代,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房子吗?钞票吗?感情吗? 仔细想想, 我们最缺的不是其他, 只是安全感而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那五六十岁的父母,最缺的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k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