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着偶尔的假期回了一趟家,离得不远,地铁换乘一下轻轨就到了,熟悉的路线带些看不穿读不透的弯曲与波折,是的,不管走多少次,在密密麻麻的人潮中依然容易迷路。
首先踏上的是那座不是很高的,藏在附近商圈的高楼里的建筑物,那里有着很大的人流量,也很旧很挤,却也是最好目睹众生相的地方之一,形形色色的人们朝着各个出入口目目相觑,若有所思的走去,手机闪亮的屏幕与只言片语的口舌深深的嵌合在一块,手脚并用,眼神与话语齐飞,俨然一锅混杂东西南北的大盆煮。
但其实,在这里,相遇与分离仅是一线之隔,不显得悲情,如吃饭睡觉般平常。抬头看看荧幕上的列车班次,以及准备验票放闸的乘务员,该去向何处,心中已有数。
多半回头与道别的礼节都用在了等候室之外,有简短而如微风拂过的拥抱,也有深情的亲吻,更有直接的“下次见”,可转身之后不一会儿便淹没人群里了。
听说有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出自老旧的车站,对此深以为然。
走上月台,踏上踏板进入车厢,过去的白色外身的和谐号列车,在改成了复兴号乘坐感受提升了好多,宽敞的过道明显让买站票的我觉得没那么挤了,专业的也许会觉得这是轻轨列车一次全面的升级,是广铁局一项伟大的事业,了解不多也就不多发表不当言论了。
从小到大,不管坐什么,都喜欢靠窗边的位置,窗外的东西总是生动的形象的,渐渐远离的列车将我带离城市中的繁华,不是那么迅捷的,层层递进的,楼房渐渐从高到矮,那些池塘田垄慢慢出现,临到站前的铁索桥与河流,以及那个地标性的建筑物,会有些穿越时空的感觉。欢声笑语似乎在窗外渐渐黯淡的阳光下重现。
原来不知不觉已经长这么大了……有位在广铁的朋友,兴许过几年会在这趟列车上看到他了,不知道是以乘客与车长的身份,还是乘客与乘务长的身份,也许他会在对面的月台里向着习惯性不守规矩随意跨过黄色危险警告线的孩子嘶吼,又也许会在票务处给不会用机子的乘客售票,总之在得知他去了广铁以后便不自主的将关于他未来的一切与铁路,车站,列车联想在一块去了。
尽管他与这一切毫无关系,人的感受总是会被第一印象所遮蔽的。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试结束以后会踏上这里,登上那班通往魂牵梦绕的故乡的列车,家是柔软的港湾,那是个可以安心的好地方。不过数月的累积会让人在路上就堆满了包袱,如果不想太过辛劳的搬动过多东西,也可以选择邮寄。
很多次回家,一个人轻装简便的走,来时清白,去也闲暇。
让人迷乱的是成长的概念,责任自然不用说,容错率也低了很多,那是个可以讨论到夜深处的话题,对此的应对则是永远的不知所措,不明就里。
他们都回家了,我们的年少也该落幕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容不得选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