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谈之时听闻儿子在幼儿园“被打”,小小孩子用“悲伤”“痛”来描述打架,年仅六岁他不但能体察到情绪和身体两方面的“不适”,而且能准确描述。生命的丰富和层次依然在孩子身上开始展现。
1、听闻打架
儿子以:“妈妈,我今天最悲伤的时刻--”开头,向我描述了“挨打”的过程。
三个小朋友玩“兔子、枪、地洞”的游戏,忽然三个人都出了枪开始乱战打枪、丢原子弹,混战中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拍他的头,据说“每人拍了两百下,再拍一下我的头就要爆裂啦!”孩子说,他叫着:“不要再打了,再打我就要去告老师了!”可是小朋友并没有停手,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跑去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没有过来处理。
“我的头很痛,我一直揉,揉到动画片结束!”
这是一个正常不过的打架情形,如果我在现场也不会出手去制止。多年后看回去最好的朋友都是小时候打过、吵过的,成长路上必然面对打架。跟他聊天,保持连接,一起走过这段会“打架”的美好日子吧!
2、悲伤与痛
我:宝宝,这是你今天最悲伤的时刻,两个小朋友联合一起打你让你悲伤!
乐:嗯,我觉得被欺负了。
我:如果当时是妈妈,也会觉得被欺负了。现在头还疼吗?需不需要妈妈揉一下。
(孩子依偎过来,靠着我没有表示还疼。)
我:疼和悲伤是不一样的吗?
乐:嗯,已经不疼了!就是想告诉你今天最悲伤的事。
身体上的疼痛很容易过去,而情绪上的痕迹更加需要处理。孩子只是想要“告诉”让我知道,这是被看到的需要,还是需要帮助呢?
3、告:告诉&告知
我:宝宝,妈妈已经知道这件事了。需要妈妈去跟老师聊一聊,或者跟两位小朋友的妈妈聊一聊吗?
乐:老师已经知道了,有小朋友去告诉了老师,但是老师没有走过来。
我:刚才妈妈留意到你说:“再打我,我就要去告老师了?”这个“告”是什么意思呢?
乐:告诉老师别的小朋友打我。已经有旁边的小朋友帮忙去告诉老师了。
我:所以,你只是想要老师知道发生过这件事,对吗?
乐:嗯,其实老师是知道的,她会看视频。(儿子坚信老师无所不知,因为每天都会看视频)
犹豫很久,不知道如何跟儿子去解释“告状”和“告知”的区别。在我的生长过程中,告状的同学是不被欢迎的,而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确实需要告知老师。看着怀里的孩子,却不知道要如何去表达。
我:宝宝,妈妈想告诉你,告诉和告状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跟表弟打架,表弟跑去跟外婆说:“外婆哥哥打我”这是告诉。如果说:“外婆哥哥打我,你要惩罚他,这是告状。你喜欢“告诉”的表弟,还是喜欢告状的表弟”
乐:我应该更喜欢“告诉”的表弟。
4、帮助&自助
我:妈妈不用帮忙去告诉老师这件事,对吗?
乐:嗯。老师知道的。
我:除了说:“再打我,我去告老师了!”你可以想想其他的办法哦。
乐:我可以跑开?
我:是个好办法。
他不愿意我参与去帮助他,我也没办法一直给予帮助,遇到问题不断总结自助的方法,也许更加重要吧。祝福他不断成长,保护自己,交到朋友。
5、原子弹的作用是震慑
我:为什么你们丢原子弹呢?
乐:原子弹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
我:是的呢?如果在体育中心你训练的地方丢一颗原子弹,乐乐、妈妈、爸爸都会死去,虽然我们并不在一个地方。
(孩子有点被吓着了,他的世界里其实没有认识到这种“隔空杀人”的武器。)
乐:广州曾经被丢过原子弹吗?你怎么知道的呢?
我:日本曾经被丢过原子弹。你还记得经常跟外公看的电视剧吗?中国跟日本打仗,那场战争的结束就是美国人在日本丢了两个原子弹。
乐:中国已经有原子弹了对吗?如果有人丢到中国十颗原子弹,我们也可以丢他十颗“同归于尽”对吗?
我:嗯,中国在1964年就有了原子弹。
乐:我们就不用担心了,没有人会选择“同归于尽”的。
儿子安心的睡着了,我看着他想,他已经懂得:“威力巨大的武器是用来震慑而不是使用的”,这句话我不用再明确的说出来。小小的孩子,迷迷糊糊的跟我说,要找时间给他讲讲“中国和日本打仗”时候的真实故事,为什么美国人也参与其中。我很欣慰,他已经懂得电视和真实的故事是不一样的。
我不知道如何去说起,每一段历史中每一个人都有其“真实的处境,诸多的迫不得已”,无数人的微小选择才造就了历史。开始怀疑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深度是否能教导好这个小小孩。那么,我们一起去读书,做主题阅读,就每一段历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切入去读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