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心慌乱的年代
过度关注自我,又很少探寻自我
这个时代里最响亮的口号是「做你自己」
可自己又是什么呢?
如果想要认识自己,那么了解潜意识应该是一条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这本书的下半部分。
一、面对口是心非,认真你就败了
1、面试中的“性骚扰”实验2、上帝的单词拼写两个白人分别是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在这三个人过世之后,他们都站在了天堂的大门之外。在这个笑话中,耶和华歧视的方法是经典的,而我们的大脑常常使用这种歧视的方法。
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直观的口是心非,如果稍加留意,我们日常生活中口是心非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其实,口是心非是有生理原因的。
二、毁掉孩子的,也许是父母的那张嘴
罗森塔尔指出,教师对孩子的期望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即使教师尝试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也无济于事。例如,他和同事要求学校18个班的孩子完成一项智力测试,只有教师能看到测试结果,学生不知道结果。研究人员告诉教师此项测试将表明哪些孩子具有超常的智商潜能,其实,这些所谓有潜质的孩子实际上并没有取得较高的智力测试分数——都是随机选取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令人震惊和发人深省的是8个月后进行的另一项智商测试结果,罗森塔尔发现了大约一半智商“正常”的孩子智商测试分数提高了10分以上,此外,“天才”学生组中有近20%的学生智商测试成绩提高30分以上,其他学生中仅有5%的学生分数提高了30分以上。给孩子贴上“天才”的标签经证明是一项强大的自我实现预言,这一效应合理证实了自我实现预言同样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就是说,给孩子打上“能力很差”的烙印将会导致其向此方向发展。(所以赢在起跑线,也是有道理的。同时,孩子会活成父母口中的样子)
三、记忆不是录像机作为人类,我们很容易被伪记忆所奴役,有时候,一个人仅仅是通过你向你的朋友倾诉一件不曾发生过的事,你就会获得一份伪记忆。一段时间过后,你可能就会“记得”这件事,但是却忘记了这份记忆的来源。结果是,这个人可能就会将想象出的事件与真实的过往混淆。
当我们开始回想某段经历的时候,潜意识从零碎的数据入手,并构制填补空缺的地方。记忆运作的过程:记住要点和主旨,填补残缺的细节,然后相信这样得到的结果。当潜意识完成这份工作之后,将这份华丽丽的记忆拱手送到意识的手里,而意识则把这份记忆当作一份关于真实事件的、生动且准确的记录,于是我们认为自己记住了某些细节——但这些细节都是潜意识重建出的细节。所以,我们通过回忆来追溯的细节仅仅是一份对真实发生事件的大概记录——近似的,而非忠实的记录。
因为我们人接触的信息确实庞大,所以大脑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留在记忆中,这样大脑根本存不下,而且以后调用也是大麻烦,从海量信息搜索数据容易死机。我们大多数人可以保留住深层结构——来避免出现思维混乱,但是可以随意丢掉一些细节,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记住说过的话所包含的想法、意义,但对于表层结构——每一个词,记忆只能维持8到10秒的时间。
所以,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大脑,使我们能够克服信息中的那些空缺。大脑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发生在潜意识的层次——我们甚至感觉不到正在接收这些信息。是的,大脑所做的这些并不需要有意识的付出,我们甘心接受了潜意识塑造的视野,根本不会意识到这只是大脑对现实的演绎。
蒙斯特伯格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完整保存生活中每一刻所经历的细节,记忆错误有着一个共同的源点——就是大脑会填补我们不可避免的空缺时所发生的技术错误。
他认为,第一,人们对事件的大致情形具有良好的记忆,但是关于事件发生的细节却只有糟糕的记忆;
第二,当人们被迫去回忆那些不记得的细节时,哪怕意图是无比真诚的,或者多么努力地去回忆准确的细节,往往都会在不经意间通过捏造事实来填补缺失的细节;
第三,人们总是会相信他们自己捏造出的记忆。(性侵的照片/此前看过的电视人物)
另外,我们喜欢自我炫耀、对其它的人和事物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和偏见等等,都是和我们大脑运作机制以及潜意识有关。人类的许多简单的行为都是自发的、潜意识的,人类行为是由无数感知、感受和想法的涓流,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汇聚而成的结果,我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自己都说不清。
我们都会做出个人、财务和工作方面的决定,我们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都自信已经权衡了所有重要的、有影响力的因素,而且深知是怎样得出最后的结论的。但是我们只能控制有意识的思考,所以信息是不全面的,因为潜意识的部分我们没有感知到。
事实上,我们的潜意识是充满活力的、有目的性的、独立的,或许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因为它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感受,以及回应整个世界的方式。
所以回到开头许知远的话,虽然潜意识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但是了解潜意识确实非常有必要。如果潜意识都不了解的话,更别奢望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么勇敢做自己又何从谈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