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抽空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日常,天南海北地聊,神往地聊,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在聊的时候没有掺杂任何东西,就会放得很开,不会介意,也不会在意,更不会把想表达的东西隐在话语中,这样的聊才能敞开心,才能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表露出真正的自己的状态。
如果还能在这种放松享受的状态中,谈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就会让聊有了意义,也让参与聊的人产生了转变的契机。
有位朋友很有心,想着每次聚会要有个主题,品一款茶聊一个主题,这样既能享受生活也能精神成长。只是,种种原因导致有心无力,很难达成这样的一个设想。所以,也就在闲聊中寻找可以切入的话题,放松中引入正题。
也许是人到中年,想到的最多的就是要享受人生,要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像自己的父辈人一生劳苦不得闲,也不要像一些只有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朋友,在真正退下来后就卷入孙男娣女的生活之中,或是失去了健康才想起自己曾经还有过梦想呢!
人生过半,剩余的人生如果计算一下,能够被自己真正使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眠八小时、吃喝拉撒两小时、工作八小时、闲谈一小时、剩下的再刷刷屏几个小时,最终留给自己的可能也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这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可能就是打打妄想,神游一番而已,当失去了健康,在病床上的日子,可能就一点自己的支配时间也都没有了。
这样算下来,生命真的太短暂了。
朋友听到这样的计算方式,感慨着人生苦短。人生本没有意义,是我们自己创造了意义。是这个意思,但每个人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想想自己赋予了什么呢?也有的朋友在等待,等着别人告诉他要做什么才有意义,这样的想法并不可笑,因为太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也是每个人要走过的路,只有经过自己的追问与探寻才会找到这个意义。
我们假想把生命留在最后三天,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也很难身临其境的问题,因为,我们总会认为生命的终点在遥远的未知,却不愿意睁开清醒的眼睛看看,那个终点如一把利刃一直悬在头顶,可能随时落下,只是不愿意去面对而已。这样糊涂地活也很好,至少心理是安慰的,自我感觉也是安全的。但这是真的吗?
朋友说,一个人一直坚持着一件事,才会想到最后三天要做什么,不然,谈什么都没有意义。
我想,我在最后的三天,如果还能清晰地活着,我会写出我的遗嘱,像老师一样不立坟墓,也要把骨灰撒向大自然。然后就是按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行着,静静地等待着那个时刻地到来,去体验一下人生最神秘的现象。
像奥修在生命最后所说的:让存在决定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