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简友广场
【小百闲聊】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小百闲聊】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作者: 百媚谈心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09:56 被阅读0次

人生往往太长,叫人免不了会有“寄语羲和快着鞭”的感叹。人生又往往太短,回首时方知一切其实本不必要如此。

昨日回来的晚些,洗过澡仍是热,打开窗户,楼下传来送路的敲锣唱经声,凭添了几分暑热烦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人死后的第三天一早下葬,第二日晚间便是送路这一经典环节了。一般是一大队的亲朋好友举着仪仗从家出发,一路行至某处宽阔路口,然后燃放一把巨大的“篝火”,烧一些纸钱什么的。至亲需要哭上几声,亲友洒泪挥别。然后循着另一条回去,谓之“不走回头路”。此之谓“送路”。

这在本地很常见,其他地方似乎也有,北方居多,但程序和细节处往往有些出入。本意为何已众说纷纭不可考证,不过大致都是为了让逝者安心离去,亲人以寄哀思。虽然这种吹吹打打却着实不怎么令人舒服,但本着死者为大的精神谁也不会真的去计较,孟子不是说过“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所以真心实意地要求自己平复情绪,必须克制。毕竟,一切的一切,你至少还活着。

是啊,还活着。这其实是多么值得欣喜雀跃的一件事,多么值得我们忘记一切悲天悯人和愤世嫉俗,多么值得所有人秉烛夜游夜夜欢歌,就只是因为你还活着。

最近遇到的事情令人颇不耐烦,但却无处可诉。毕竟是些无可奈何,社会的阴霾,秩序的混乱,人性的黑暗,这些无不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活,叫人投诉无门,含冤忍辱。有时候事情真的逼到那个份上,人的选择总会是最极端的。无端被泼脏水、被怀疑的那些人,他们在骂战越演越烈时,有没有觉得其实清者自清,解释反倒助长了虚张声势?说到底,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在这个无可奈何的世界中维护自己而已。毕竟,如果自己都不维护自己,那还有谁会?

是啊,如果自己都不愿意维护自己了,那这个世界上岂不是连藏身之处都没有了。没了藏身之处,那自己还能剩下些什么?于是有的人奋起反击,有的人怒目而视,有的人委身屈从,不过是希望寻得立锥之地,在这个残忍凶暴的世界保全自身。

可是,最后的最后,保全的那个自身,还是不是你自己呢?你为了保全自己换了一种活法,甚至于,换了一个人,那么保全下来的自己,还是那个最初想要保全自己的自己吗?被世界改造过的你,还是你吗?“不忘初心”说着容易,可做起来何止是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那个最初的自己,早就在你心里冒出保全的想法时就死掉了。

长歌当哭,我深夜哀嚎,为的是那个逝去的自己,因为这也是“当大事”。船子和尚留下话“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然后驾船自逝。都说这是禅门最后一着,想想,的确是。参禅,不就是了生死么。

不想说这个社会如何如何,社会如何大家心里知道,没必要口诛笔伐,越闹得凶越是没办法的可怜虫,有办法的都发财去了。那么说什么?说自己吧,向内求深不可测,心即是佛,实在说不得。说佛?说禅?全是狗屁不通,不如闭嘴。免得叫人拿了大棒打出个残疾,免得叫人摇头叹息“这货冥顽不灵”。倒不如闭嘴。幸好,我的知识足够我装出很有知识的样子。

总是记得李如松在平壤战役中对祖承训冷冷丢过来的一句话:“你没读过兵法吗?围师必阙!”是啊,围师必阙,如果这个世界懂一点这个道理,该有多好。

相关文章

  • 【小百闲聊】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人生往往太长,叫人免不了会有“寄语羲和快着鞭”的感叹。人生又往往太短,回首时方知一切其实本不必要如此。 昨日回来的...

  • 没踪迹处

  • 洗心退藏于密

    洗心退藏于密。夹山在船子和尚的指导下。开悟了。临别的时候。船子和尚叮嘱他。藏身处无踪迹。就是要把要他把一切身口意三...

  • 踪迹得之

    复读“……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正是今日的天气。 枯荣皆...

  • 《卡夫卡随笔集》读书笔记

    《卡夫卡随笔集》读书笔记:第6页 “藏身处难以计数,而能使你获救的只有一处,但获救的可能性又像藏身处一样地多。目标...

  • 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卡夫卡

    藏身处不计其数,可救命的只有一处,但是救命的可能性又像藏身处一样多。 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

  • 小踪迹(随笔)

    我来到了最西面的顾村镇 第一次住那么高的楼房 第一次离开吴淞好久好久 那里的朋友能否为我祈祷 早晨树缝间的阳光为我...

  • 踪迹

    门前风卷起黄沙飞舞, 落下思绪万千, 雨声落下万般愁绪, 带不走千丝万缕的哀愁, ...

  • 《踪迹》

    文/吴诺芸 2018.04.03 23:07 我愁 若风都做了愁 雪 是否会忧 我喜 蓝做了白的...

  • 踪迹

    登高故作愁吟月,屏障碧画,漫洒冷辉昨。 当年淚浥洗红笺,十年踪迹,已是路人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百闲聊】得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va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