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摘自百度百科)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8df12803f61dbd90.jpg)
昨天,正式会议议程结束。今日,主题教育之旅开启。
安阳-林州-红旗渠,关于那个年代修建这一水利工程战天斗地的壮举,在此之前一直停留在书本中和影像里。而今,当我们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它的艰辛与伟岸时,内心满是敬畏,全是叹服。
我的故乡,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在过去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时期,绝对称得上灌溉充沛,鱼米丰饶。为此,我对缺水和干旱从来没有直观的概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dd0b6f80ee2d3709.jpg)
相比之下,豫北林州的这片土地,历史上却是旱灾连年,饿殍遍野。水是生命之源,缺水是世纪之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拖后腿、卡脖子的缺水难题,勤劳勇敢、敦厚朴实的林州人民,毅然选择了开山凿洞,筑渠引水。
众说熟知的愚公移山的传说,搬走的就是太行、王屋二山。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横亘面前穿越巍巍太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可是触手可及、眼见为实的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bded7b76eb12761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15954f746d6bc52b.jpg)
看着锈迹斑斑的镐锨锤钎,读着激动人心的文件报道,听着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不断闪现。
山碑,青年洞,当人民站成了山一样的丰碑,当青年化为山岩洞开的巨擘,所有如诗如歌的一切,皆是浑然天成,胜似冥中注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b45fe2d59419b39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2849/1cbe4572b48e57d3.jpg)
郑州的最后一夜,厚重又绵柔,亲近又模糊。我无力记住当下的美好,只能涓流永续,美景共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