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育,可以引发出无数的话题,从幼儿园入学难、收费贵,到教育资源不均衡、天价学区房,再到大学生就业难、一毕业就失业,教育政策的变更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2018年7月16日,《经济参考报》发表题为《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的报道认为: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
文章一出,引发无数的反对及质疑,网友认为,养老、教育、医疗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如果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必然会导致商业化、资本化的后果,加重群众负担、损害社会公平,最终也将损害长期经济增长。
(一)师徒制
先回顾下历史,在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信息闭塞再加上敝帚自珍,知识的获取尤为困难。知识就是生产力,但法不可轻传,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了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拜师是极为严肃的事情。所以所谓的门生故吏遍天下,意味着极为强大的人脉资源。而师徒之外,家族式的知识传承,则导致家学盛行,父亲干啥厉害,儿子大概率也子承父业继续干啥。譬如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史称三曹的曹操、曹丕、曹植;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以及《严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等。
除了读书人,手艺人的传承也是如此,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想要拜师学一门手艺,需要先当几年的学徒,给师父免费打工。至于能学到多少,则要看师父的心情了,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压箱底的技术是万万不会轻易教给徒弟的。假设徒弟从师父这里学到了80%的手艺,并且没有额外的创新,然后传给自己的徒弟时又保留了20%,这样,徒孙学到的祖师爷手艺大概就是80%*80%=64%。以这种方式传承下去,过不了几代,这门手艺就失传了。
以上,是所谓的“师徒制”。
相比而言,现在的人们是幸福的,义务教育的推行,让大部分人可以几近免费地获取人类历史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凝结的知识精华,而互联网的发展则进一步地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难度,有问题可以直接上网搜索答案。
但是,现在的人也是“不幸”的,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意味着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寒窗苦读十几年并不能确保毕业后获得的一纸证书可以换来一个金饭碗。甚至于如今有人戏称,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写字楼里表面光鲜亮丽的白领们,已经沦为了社会新的底层。
那么,是教育出了问题么?读书无用么?
(二)免费的逻辑
在早期的商业社会中,商家就开始利用免费赠送一种商品,从而达到销售另一种商品的目的。这种营销手段自20世纪开始达到巅峰,“免费”开始慢慢推动一种消费革命,并影响了之后上百年的商业走向。世界上,没有哪种商业模式比“免费”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互联网的竞争中,免费总要成为一种营销利器。另外,免费经济能在中国互联网如此风靡,也跟中国特有的文化大有关联,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喜欢占小便宜,免费经济在中国有着特殊的生存土壤。
但是,商业逻辑的赚钱本质永远都不会改变,商业是要赚钱的。
免费的新闻网站总是在上下左右塞满了无数的广告引诱你点击;免费的视频网站总是有看不完的插播广告;免费的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结果前两页全是广告;免费的游戏里你总是打不过人民币玩家……
在你看着免费新闻、免费视频,搜索着免费信息,玩着免费游戏的时候,而背后则是无数的广告主、付费玩家默默支付了费用,在这一过程中看似三赢。你获得了信息,看了新闻、视频,玩了游戏,即使花费了额外的时间;广告主得到了推广、付费玩家享受了高人一等的快感;而免费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则获得了相应的盈利。
但是商业是要赚钱的,要赚更多的钱,所有不赚钱的业务都要想方设法的变现。为了获取点击率,到处都是标题党、震惊体、养生秘方;为了防止你不看广告,在视频中间再给你插几个广告。为了赚钱,所有的底线都可以被突破,譬如莆田系医院搜索导航一条龙服务,某吧吧主拍卖事件,中小学教育app里附带黄色内容……
所以,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了免费的午餐,额外付出的则是你的时间、精力、用户体验……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当你的时间、精力、体验,比付费来的还要贵的时候,付费获取服务就成为了必然。
付费才能获取更好的服务。
(三)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当今所有的行业社会都在快速地发生变化,唯独除了教育业——特别是在校教育。
现在中小学里学的知识与20年前比,变化并不大;至于大学的课程,则更是基础课程中的基础,换言之,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若干年前上学的时候,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还是主流智能机,某位师兄专攻塞班开发,技术十分了得。结果,还没等他毕业,安卓崛起了,诺基亚放弃塞班系统……
更别说某些所谓的大学热门专业了,等你毕业,说不定行业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时期,变成夕阳产业了。
有人说民国之后再无大师,可与之相对的是民国时期高的吓人的文盲率。在资源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普惠教育与精英教育必然是矛盾的,同时,在教育普及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向精英教育逐步转换。现在提倡的小班制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一个班级60个人和一个班级20个人相比,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和因材施教的程度都会有质的变化。
当然,我国目前的在校教育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改变,但是普惠教育这种类似“免费的产品”能提供的只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想要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只能靠家长自己花费时间精力去培养或者通过付费的方式去专业的机构培训,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课外兴趣班、培训班越来越火爆的原因。
有人说,寒门从此再难出贵子,这句话从笔者的角度看确实有没错。教育的公平性,可以靠普惠性质的教育解决部分,但绝对的公平不可能做到,因为真正的教育早已不是校内教育可以满足的了,校外教育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会一直增大下去。关于这一点,相信给孩子报了无数兴趣班、辅导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各位爸妈一定深有体会。同时,这两年逐渐兴起的付费知识共享平台也在不断地引导人们付费获取知识的习惯——虽然大V们分享的知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一个有点无奈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付费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与个人意愿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