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清华人,演义遵从真实自己的一场百年大戏。
一场戏四个场景,相互独立又一脉相承。从本世纪的职场故事倒序开启追求“真实”的篇章,回到文化大革命的爱情故事,再到日侵华的爱国从军故事,最后动乱时代中找寻自己的故事。四个故事插叙不断,两两相连,情节紧实,每每遇到选择,遵从内心,无悔人生。
陈鹏仨1923年开始,一个叫吴岭澜的清华学生,时代最久远的主角,他收集世俗信息,得出优秀的人都学理科这样一个参考结论。自己语文和外语都第一名,虽然物理不入流,但他依然学理。校长用了什么是真实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开启了吴岭澜寻找自己之路,泰戈尔的来华演讲,让主角找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最终弃理学文,开启下一个故事。
少年吴岭澜把时间投放到书本中感觉无比充实,却没有能力找到“真实”,老师在这个场景里起到了解惑的作用,也让现代的人看到何为真正的老师。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刚好这个故事的主角沈光耀,他老师就是吴岭澜,在一次躲避空难时说了“哪有学生没走老师走的道理”,在避难山洞为学生念了泰戈尔的诗,每一个场景都感染着沈光耀。虽然主角的妈妈一再强调应珍惜时光、享受生命,主角那么地认可,但年轻的沈光耀依然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参加空军报效祖国,并且训练过程中为小镇空投物资,开启下一个故事。
过程中一个场景让我第一次落泪,当时条件简陋,搭建的教室漏雨。一个年龄很大的老师在讲台扯着嗓子讲课,还要在黑板同步写板书,头顶的雨水不断打落在身上湿了大片衣襟,而老师丝毫没有在意,这是对教学何种的尊重。
1962年出场的主角陈鹏,这个经历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男生,是沈光耀空投物资时救活的孤儿。他本身活出了真实,敢爱敢恨敢想敢做,无论社会多么浮夸,他都有自己对爱的真实表达,在有不好预感的时候立刻跑回来找到并救活了喜欢的姑娘王敏佳。落难的王敏佳还有一个爱慕者李想,当时为了自己的目标而选择了放弃王敏佳,主角教育了这个悲哀的李想。“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个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救活了一对夫妇,才有了本世纪的故事。
陈鹏在荒凉沙漠地带做核研究,风干沙黄,却不忘为远方家中死而复生后已经毁容的王敏佳邮去用银杏树叶包裹的雪花膏。无论自己身处环境怎样,他心中的爱永远都在。
本世纪主角张果果,浮躁的社会中一家公司的高管,是李想救下夫妇的后代。在复杂闹心的肮脏争斗中,张果果最后擦亮自己的双眼,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负担起抚养贫困四胞胎的费用,开启下一段未知的故事。
四个故事串起一个真实的自己,而每次刨除一切外界的干扰,找到一颗真实之心,那时候的自己会被爱和美好包围。
现实生活中,可问东、可问西,但最终要问问自己,找到真心,遵从本意,像是很小年纪学的那篇课文《小马过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