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周更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搁置没有提前发出,眼看着这周又要过去,答应自己的写文计划又要推迟,迅速洗漱完,安静地坐在台灯下开始敲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答应自己的事情要做到啊,不可以再拖延了,先写了再说,不管字数多少还是好不好之类。
要知道,时间真的不可逆。
《人生必修的10堂生死课》 作者 大津秀一那下面开始这篇类似于读书笔记的随笔吧。
这本由日本安宁缓和医疗专科医生师——大津秀一写的关于生死课题的书其实看过很多遍,尽管台湾的竖版译本阅读有些不习惯,但还是不影响字里行间透出的震撼力量。
今天先简单零碎得写一些,作为向死而生的系列开始:
打开书的扉页就是一个问句“如果,明天是人生的最后一天,你能毫无遗憾得离去吗?”
其实关于此类提问,我们想必也看过很多类似的描述。第一次可能会被震撼,思绪飘飞一通,看多了可能会麻木掉,死还离我远着呢,怎么可能明天就是人生最后一天了呢!那些个讲面对死亡态度的听听就得了,太鸡汤。
实际上呢?我们真的了解什么是死亡吗?有静下来思考过自己将来可能会什么时候死亡,怎么死亡,死亡前如何更好地安排身后事而不带给家人很多麻烦吗?
近几年随着网络发达,基本每天我们都会听到看到各种死亡消息,比如火灾引起的死亡、车祸、地震等意外,而众筹的某位同事的同事的家人因患重病无钱治疗的链接也越来越多,死是如此地容易又频繁……
唯有了解,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人皆难逃一死,应该早点知道死前的样子。
三个类型:
一、身体机能维持正常,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最后两个月急速变差。癌症是代表案例。
二、反复出现急性恶化,身体机能慢慢变差,最后很快地死亡。心血管疾病、肺病末期是代表案例。
三、身体机能长期处于较差的状态,慢慢地开始走下坡。失智症、老化是代表案例。
应该有不少人认为死亡就像电视或电影演出的情节,或像是意外死亡,一个健康的生命转瞬即逝。不过,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电视或电影般的死亡案例,现实生活中可说是少之又少。
有不少人误认为自己直到最后一刻,身体器官都能维持正常,等到亲身经历后,才发现现实并非如此。如先前所述,罹患的疾病不同,临终经过也各异。
当死亡逼近时,人会变得无法走动,失去自理能力。一旦人情这个事实,就会自然懂得必须趁还能走动的时候,积极接受各种挑战。
今天先敲字到这里吧,下周答应自己的,坚持周更。并且再继续改进这篇随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