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都喜欢唱: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相信读到这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唱出来。这首歌,还曾经是某些小视频软件的网红比用背景。
其实今天我想说的是人家牛人中的战斗牛大禹才是真正的跨过山和大海。
今天所谓的暴走族大多都会走前人走过的路,以及无数工人修好的各级公路,当然高速路不让暴走族上,上了可违法。
而大禹,当时走的很多路都不叫路。
著名自媒体语录创作者鲁迅大爷说过,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而我们的先祖大禹就是最先给我们探路的人。
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大禹带着准和绳,背着规和矩,还带着一帮随从,孤独的走在华夏大地上,跨过山和大海。
以前我们聊过,大禹跨过山和大海是为了定九州顺道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那时候好多地方都没有任何开发,也不会收门票,但这恐怕很有可能是一趟单程旅行。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在那个蛮荒时代,可能一场大雪都会冻死几个随从的时代,大禹是用多大的毅力坚持走完了全程。
我估摸着司马迁老先生也在无数的夜晚,对照自己游历天下的艰辛,在昏黄的油灯下想象着大禹经历的一切,应该是感同身受,所以整个《夏本纪》,司马迁用了巨大的篇幅来描述大禹走过的那些路——那些路他自己也走过。
大禹的暴走要从他受命治水开始,他从帝都冀州今天北京河北一带(河北的简称来源即此)开始,先治理壶口,又把梁山一带该夯实的夯实,该疏通的疏通。接着一路向西把今天山西一带的整饬完毕。按照当地的水土情况定下了当地物产的等级以及进贡的数目规制。比如像东海海边的土著“鸟夷”就需要进贡皮草。根据这个推断,“鸟夷”部落应该是生活在环渤海经济圈附近。或许还有一部分后来北上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成为东北地区的先民。
京畿区域治理完毕,因为“其土白壤”的优质资源,定了上上等的赋税。根据次一点的定了次一点的赋税标准。
九州第一州,冀州的工作算是妥了。接下来就是沇州。
沇州后来也叫兖州,今天的兖州已经变成了济南市辖区。可当年沇州是中国九州之一,区域很广阔,包括今天山东大部分,河北一部分,河南一部分。
时间流逝,沇州的地位一路降级,从以前大省后来南北朝时期分割为南北两个沇州,再到后来被其他地方瓜分,然后变为郡,唐代还恢复过一段时间州制。但宋以后就一直是市级建制,2013年索性撤了市建制并入济南市成为一个区。几经变革,也是沧桑以极。
可是我们要知道,沇州是中国行政区划里的祖爷爷了。
因为沇州属于黄河下游,是常年受到黄河泛滥威胁的区域。记得蒋介石为拖慢日军南下,炸开花园口,山东也是重灾区,就属于古沇州区域。
大禹在兖州疏通了九条大河,又治理了流域里的大湖泊。然后在这里安排了当地居民种桑养蚕。经济的发展,让山民也都移居到了平原上来居住,这是中国记载的最早的城市化进程,就是大禹首先发端的。这里土地虽然肥沃,但田地普遍质量不高,应该跟长期受到黄河泛滥有关,收成不稳定,所以沇州的赋税定为第九等,也就是最末等。
大禹治理沇州花了十三年,想必是沇州的问题实在很严重。经过十多年的治理,沇州终于不再拖全国经济的后腿,慢慢的和其他地区差不多了。沇州主要的进贡是漆器和丝绸。那时候蜀绣和苏绣还没有什么名声,天下有名的丝绸出在山东。
一直到秦汉,山东一直都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
山东半岛到泰山这片区域以及江苏一部分地区就是大禹治理的第三个州,青州。那时候青州是重要的国家牧场,但那个时候还没有骑兵,放牧主要的经济价值就是生产畜牧产品,比如牛羊肉。
这几年阿胶炒作的很厉害,山东应该是重要的养驴基地,是不是跟那个时代山东畜牧业发达有关系。
青州还进贡有些丝、麻、木材。还有一项就是海产品,肯定不是鲜活的,今天快递隔日就能让远在内陆的很多地方吃上最新鲜的海产品,可那个时代,从青州进贡物品,是要从汶水进入济水再进黄河,一路逆流而上到达都城的。一路艰辛可想而知。
冀州、沇州、青州三周既定。
牛人大禹又把眼光看到了更远的地方,中国四千多年的行政规划即将在这个粗犷坚强的身躯下变成几千年的地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