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们像归巢的燕子,从四面八方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假期一过,各奔东西,转眼变得冷冷清清,剩下父母独自在家,心情落差可想而知
对于部分父母来说,会产生一个不适应期,由此引发情绪焦躁、疲惫无力、寝食不安等“老年节后空巢症”。这些症状该如何解决?小语又来给您支招啦
春节长假结束,子女准备返回工作岗位,尚未登上火车,母亲“心脏病”就犯了。送至医院被诊断为“节后空巢征”。
春节后是空巢老人抑郁高发期,应给予家中老人多一点关爱。
「节后空巢征」并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由于儿女离开,家里老人一下子从忙碌到空闲,从热闹到冷清,进而产生的心理失落和情感空虚。
患「节后空巢征」的老人,66.7 % 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以消化道不适和心血管问题最为多见,导致继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父母本身没有消化道或心血管方面的病史,在节后突然出现;或以前有此类病史,但节后突然加重的,且内科检查无明显疾病,则很有可能是患上「节后空巢征」。
△ 节后空巢老人会出现以下表现:
l 积极调整型。积极转移注意力,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l 暗自高兴型。生活终于回归平静,回到正轨了,继续开启广场舞等模式。
l 无所事事型。子女离开后,在家里无所事事,看见子女节日买回的东西、睡过的床榻,会睹物思人,心情郁闷,失去做事的兴趣。
l 烦躁易怒型。明知道不能强留孩子,可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容易乱发火。
解铃还须系铃人,帮助爸妈远离或走出「节后空巢征」,最根本的解药还在我们身上。
1、作息冲淡法
节日期间热闹、和谐、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后,父母要马上回归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作息状态。
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以让父母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
2、爱好冲淡法
节后,重拾或培养生活爱好,使自己沉浸在爱好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自疗法”。
让我们的父母尽快地拾起平时生活中的各种爱好和兴趣,并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如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
用爱好和兴趣在“空巢”内种满笑声,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社交冲淡法
节后,鼓励父母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交往中冲淡节后的孤独。
可外出探望老友,参加各种团体活动,用热情洋溢、充实饱满的生活内容来填充节后的寂寞和孤独。
4、心理准备
亲友和子女从外面赶到老人身边团聚,是节日应有的传统,但这种团聚本身就是“短期行为”。
应该事先帮助老人做好节后有聚有散的心理准备,在过节后也经常看望老人。
认识到生活正是在这种聚散离合中跌宕起伏,体现出亲情的可贵和团聚的美好,也折射出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无限魅力。
5、日常活动
让父母有规律的日常多彩活动。节日过后,子女不在身边了,父母如果一个人呆在家中,又没有固定的事情可做,往往就会思念形成情感落差。
即使是认知症老人,也应该给他安排各项多彩有趣的活动,分散他的注意力,还能培养他的各种生活能力。
当然
孩子当然是解除父母心理问题的钥匙
作为孩子
也别忘了做到这几点~
1、找点空闲与爸妈多联系
把刷微信、微博的时间挪出来,给爸妈打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加强与二老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
帮助爸妈建立心理过渡期,不要让老人遭受「从热热闹闹到泠泠清清」过大的反差,从而不至于太伤感。
美国研究发现,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面的念头,不易生病。所以,陪父母多唠唠嗑儿,也是促进二老身体健康的良方。
2、督促爸妈恢复作息
子女春节回家后,爸妈难免高兴陪伴,打乱之前的生活规律。
现在应该督促二老按照以往的作息规律安排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阴影。
饮食以清淡、规律为主。多运动,通过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对自身生物钟和情绪进行调节。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 尽量每周运动不低于 5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 散步、快走、太极拳、老年舞蹈等形式都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3、鼓励爸妈积极社交
父母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可冲淡节后的孤独。
应该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娱乐身心。如参加社区里的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组、老干部大学、社区联谊会等。
与人交往,可预防「抑郁成疾」,有利于培养好心情。「笑一笑,十年少」,经常适度开怀大笑,有益身心健康。
孩子大了
也记得归巢!
关心则乱,别忘了转发给自己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