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
也谈“圯上老人授书张良”

也谈“圯上老人授书张良”

作者: 城南春盛时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1:14 被阅读5次

    《史记.留侯世家》里记载:张良年轻时,曾漫步至下邳的一座桥上,遇一老人。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但念及他年岁已大,竭力忍住气照办了。老人说:“孺子可教矣。”约张良五日后一早来见。但张良前两次都比老人晚到,受到老人责备。第三次不到半夜便等在桥上,老人大喜,送他一部《太公兵法》,告诉他:“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这是关于张良的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几乎妇孺皆知。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上天在佐汉诛秦,故“命令神石为鬼书授人”。但苏轼在《留侯论》里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圯上老人可能是秦朝隐居的高士,出来试探张良的,而且老人的用意也不在授予兵书这件事上。因为张良为报秦灭韩之仇,在秦始皇东巡至博浪沙时,派刺客用铁椎击杀始皇,未获成功。张良匿名逃亡下邳。老人认为张良凭着盖世的才华,不去策划伊尹、姜太公之类安邦定国的谋略,而只想出荆轲、聂政这种行刺的计谋,侥幸脱险没死。所以老人为他感到深深的痛惜,于是用傲慢无礼来狠狠挫辱张良,张良如果能够忍耐的话,日后才能成就大事。结果张良忍耐下来了,所以老人说:“孺子可教也。”

    日后,张良果然“秦皇之所不能惊,项籍之所不能怒”,辅佐刘邦完成了大业。

    而刘邦正是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在项羽锋芒毕露之时忍耐,保存了实力,静等对方身疲力竭,最后赢得了天下。

    这里说的是忍耐在一个人成功中的重要性。试想:一个人在力量薄弱、羽翼未丰之时遭遇强敌压境,除了忍耐又能做什么呢?如果这时你意气用事,逞匹夫之勇,最后只能落个粉身碎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忍耐决不等同于懦弱,它是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目标而做出的暂时退让。忍耐的过程就是一个积蓄力量,不断壮大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麻痹敌人,使其士气衰落的过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年不倦,最终灭吴。

    由此我想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就业难固然有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而社会却提供不出来那么多的岗位,即供大于求。但是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却不知道珍惜。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太苦太累,要么嫌干的活没有含金量,要么嫌管理太严等。在岗位上还没待几个月,公司的业务还不熟悉就拍屁股走人。这样,在社会上扑腾了三年五年,路子不是越走越宽,反而弄得走投无路干脆回家啃老去了。

    我觉得在这里我们就需要有一种忍耐的精神,忍耐贫困,忍耐劳累,忍耐失败,忍耐上司的呵责,忍耐鄙夷的目光甚至不公正的待遇。当然这种忍耐不是消极的坐以待毙,不是永远的一蹶不振,如果那样的话,就真的是一个十足的懦夫了。我们是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积极的忍耐。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想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你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不管扑腾多长时间,损耗多少精力,结果都是徒劳,你的职业生涯不会有任何进展和改观。然后在忍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断的学习。既要积极的实践,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向带自己的师傅学习,向上司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合作伙伴学习,向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甚至单位里的一个清洁工,你都需要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身姿放低一点,既要向他们学习业务上的能力,又要向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方式和道理。不断的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慢慢的你就会从一个在很多事务上一无所知、束手无策的人成长为一个在各方面都胸有成竹、独挡一面的人。等到有一天你自身强大了,羽翼丰满了,还愁没有广阔的天空供你飞翔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圯上老人授书张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gh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