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社诗词课:现准时串讲扇面对(又称隔句对),相关知识。
我们先来读三首唐代的无名小诗,看下对仗上有何特点?
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
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
风发蒲桃秀,香生云母帖。
翠苑翠峰外,单蜂拾蕊归。
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不难看出,每联中,出句与对句并不对仗。但上下联的出句与出句相对仗,对句与对句相对仗。
而且有个特点,一联中,上下句流水对居多。
一般的对仗,是相邻的句子两两成对;而以上三首都是隔句而对,即在四句诗中,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称为“隔句对”,从形式上看,它就像一个打开的扇面,所以我们又称其为扇对。
这种对仗讲究的是两联之间相对,非常罕见。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
宋代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对。
如 少陵《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 台州 去,时危弃硕儒,移官 蓬阁 后,谷贵殁潜夫。
初见于上官仪《笔札华梁》。那里面说诗有八种对,“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这里面就有了这个称呼。
1958年,中国语言学家王力《汉语诗律学》论近体诗对仗时也说:“第一种是上一联出句和下一联出句相对,对句亦与对句相对。这种对仗叫做隔句对,《中原音韵》论曲时称为扇面对。
”隔句对在近体诗中极为罕见,词中也不多。 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
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上下联是对仗的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上下联也是对仗的。
当然,曲中也有,如程景初散套《春情》
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
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
“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近体诗中,古今隔句对的使用并不广泛。
如李白《送殷淑》:
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重点着一联中,是不是有流水对性质。
再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前两联,也是隔对,并且每联上句与下句,构成主谓关系,两句表达一个意思。
这就告诉了我们这种对仗的创作出发点。
这应是我们要把握的细节,不仅要认识它,关键时刻,还会写。
诗的前两联是一例相当工整而标准的扇对。“缥缈”对“殷勤”,“巫山”对“湘水”,“归来”对“留在”,“七八”对“十三”。诗意对照映衬,音韵错综、匀齐,充分显示出语言的诗意美与音乐美。
七言诗如郑谷《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凉因寄二首》其二:
昔年共照松溪隐,松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
前两句忆旧,后两句抚今。但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通过不同景物对照描写,表现了今昔之间的变化和人物之间的亲切感情。语言清新婉曲,令人回味。
隔句对究其渊源,有人远追至《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近体诗中隔句对的使用,就受到骈文的影响,但不普遍,不必刻意追求。
那隔句对通常用在什么中呢?
一、绝句,那只能是上下联对仗了。
二、律诗,诗有八句四联,多用于前两联。即首联,颔联。而颈联还用普通对仗。
三、排律,排律中是常见的。因为句子多,联多,适于用隔句对。如”江郎才尽“的江淹,有一首《贻袁常侍诗》:前两句
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
今君客吴坂。春色缥春泉。
幽冀生碧草。沅湘含翠烟。
铄铄霞上景。懵懵云外山。
涉江竟何望。留滞空采莲。
驻情光气下。凝怨琴瑟前。
珠内性明润。兰玉好芳坚。
不以宿昔岨。怀愧期暮年。
这首诗的前四句用了扇面对:
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
今君--客--吴坂。春色--缥春泉。
诗圣杜甫的五排《哭苏少监》: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
夜台当北斗,泉路著东吴。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这首诗太长,上面节选了上半部分。其中最后四句也是扇面对: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四、词中
整体看来,较通用,但却不常见。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试下内容较简单,认识特点即可。课串讲至此,耽误大家时间了。若有兴趣练习者,私发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