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为乔布斯》

作者: selbstkennen梁晨 | 来源:发表于2016-11-25 10:36 被阅读65次

    《乔布斯传》的热潮似乎在慢慢的过去,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那位乔帮主,只是在每年苹果推出新产品的时候,会对tim cook 有一种矛盾的心情,既期待又担心他无法达到乔帮主的水准,愁煞了一帮果粉。

    我是在12年才开始接触苹果的产品,对乔布斯的了解同样也是差不多时间,如今五年左右过去,回过头看看这本《成为乔布斯》,能够得到很多不同的体悟。

    这本书作者的背景是曾任财富、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他是能够得到乔布斯信任的不多的记者之一。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乔帮主与媒体的关系并不好,这也是造成他“孤傲天才”固定形象的重要原因。

    下面来看媒体对他的固有描述:

    史蒂夫是一位天才,在设计方面天赋过人,讲故事的能力超凡脱俗,可以产生“扭曲现实”的魔力;他就是个自以为是的混蛋,一味地追求完美,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他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从来听不进任何建议,而且从出生伊始,就是天才与混蛋的结合体。

    但妖魔化的描述从来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与多面性。本书的核心在于凸显乔布斯不服输的精神 永不满足的追求 不断学习的渴望。他绝非孤独的天才,职业生涯刚起步的乔布斯羽翼未丰、鲁莽冲动、傲慢无礼,但带领苹果扭转乾坤、重登巅峰的乔布斯却成熟稳重、思虑周全。而这种质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085-1997的12年时间,他都在蛰伏和不断打磨自己,理解他的成长尤为可贵。

    要理解他的这种转变,就不能不看看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955 出生
    1969 结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1976 苹果成立
    1979 AppleII:软驱和visiCalc
    1980 苹果上市
    1984 麦金塔电脑
    1995 四年制作的玩具总动员 皮克斯上市
    1997 重回苹果,苹果收购NeXT(OS 操作系统)
    2000 ipod
    2002 cancer
    2005 迪斯尼收购皮克斯
    2007 iphone
    2010 ipad
    2011 去世

    少年得志与重大挫折 1976-1985

    认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给乔布斯的人生带来了第一个小高潮,凭借着他在市场营销和表达能力上的满点技能和沃兹尼亚克几乎无解的技术能力,一个个创意的小产品出现。从最早的“blue box”,到完整强大的电路板,直到appleI的出现。完全是工程师的匠心独运和市场产品人员的敏锐嗅觉的结合。

    苹果公司正是在这种场景下应运而生。但是乔布斯却没有运营公司的经验,从租办公楼、厂房、设备,设计可靠的生产流程,组建销售团队,引入质量控制,监管工程设计,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指定财务和人事负责人,着手与主要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建立联系。这都不是他擅长的。

    按照他自己在这个阶段的说法,他擅长创新,擅长改变世界。但却还没有达到能够捕捉业界趋势的境界。尽管他和比尔盖茨都到施乐查看了惊为天人的图形化界面和鼠标,但是如何应用仍是四处碰壁。所以这个阶段的产品,从AppleIII,到面对企业市场却费尽心思实现图形界面的Lisa,再到雷声大雨点小的麦金塔,都未能在个人电脑市场掀起波澜。而是一枝独秀的AppleII,坚挺了很长的时间。

    ps:经典的1984广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1MzU5OTY4.html

    这些经历表明,这个阶段的乔布斯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一家大的公司,他沉迷于小细节,逼疯工程师,用完美主义为自己的错误决策打掩护,这对苹果对团队,都是非常大的伤害。所以,不可避免的,他与董事会的冲突让他不得不黯然辞职。而逼他辞职的,就是他亲手请来的,曾经是"卖糖水"的前百事ceo john Sculley.

    十年磨一剑 1985-1997

    这十二年的时间,是乔布斯转变、蛰伏、成长的时间。绝非是一帆风顺,而是仍充满着各种挫折和挑战,甚至财务危机。

    他在NeXT苦心经营,定位便宜的工作站,面向被他称为“隐形五百强”的大学研究市场,却从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苦心推出的第一代工作站,不但被竞争公司sun嗤之以鼻,而且甚至被比尔盖茨称为马桶一样的产品,并不愿为它开发软件。
    由此打造一家伟大的企业成为空谈, 宏大的产品发布会成了一场看似成功却失败的秀,六年后的NeXT团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元老们。媒体开始将他与过气的失败者联系在一起。脾气暴躁,缺乏耐心,伤仲永成为了他新的标签。

    此时时代已变,机器不重要,软件才重要,比尔盖茨最先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独霸九十年代。但是在Next他逐渐学会了对产品的更为理性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NeXT,他打造了OS X的雏形,这为他苹果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而皮克斯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遇见最佳创意管理者卡特穆尔和最佳动画师拉塞特是他最大的幸运,或者说是一种注定的相互成全。ps. 推荐卡特穆尔的《创意公司》。被离婚缠身的卢卡斯将皮克斯抛售给他,而他本想将皮克斯的3D技术用作商业化,但拉塞特的小台灯改变了一切,在图像专业大会上,人们排队六个小时,只为看几分钟的小台灯和《锡铁小人》。这甚至为他赢得了好斯卡。《玩具总动员》一鸣惊人,与迪斯尼的合作成功,皮克斯也成功上市,至少,这让他的财务又自由了。他也懂得了如何与最杰出的人进行合作,而不是总觉得自己是世上最特别的哪一个。

    这个阶段他的转变可以概括为:

    • 从认为自己可以取代任何一个人,胜任任何一份工作到分工的理解
    • 从不分轻重缓急,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到理解人们的基本诉求
    • 从追求完美,而不在意市场,慢慢的学会适应和融合
    • 而他一以贯之的非常理解工程师的情感诉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为他工作

    扭转乾坤 1997-2011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靠着NeXT,他重回苹果,此时的苹果,按照一些记者的说法,已经“内部腐烂”。

    所以他:

    • 炒掉不称职的CEO
    • 快刀斩乱麻的解决与微软的纠纷,推动微软为麦金塔开发软件
    • 重塑企业形象,发布广告《非同凡想》,宣布苹果的价值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yNTM3MzQ0.html
    • 关掉无用的newton掌上电脑和eMate电脑产品线
    • 裁员1900
    • 明确只提供四种基本产品:两种台式机 两种笔记本,分别针对个人和专业人士
    • 试水iMac + powerbook + OSX
    • 一步一个脚印构建消费电子时代:iMovie->iTunes->iPod(johnny ive 拇指轮盘设计)->苹果专卖店->音乐电子化->safari->iphone(多点触控+触摸屏)->ipad->mac系列

    从下面几张图可以慢慢看到苹果的变化和不断推陈出新,走在创新边缘的步骤

    ceNcZImdmrU8.jpg 220px-WallstreetII.jpg ipod-5th-gen.png ios_6_app_store_steve_jobs_iphone_2007.jpg bbd878e2bcae7ec8421e812276e6b57b.png

    如此高产,如此多的创意,一步一个脚印。从破产的泥潭,到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乔帮主可谓殚精竭虑,他并非外界所想的那般冷酷无情,他不是那么好相处,确实是,但他对整个消费电子时代的推动,对推出创新产品的初心丝毫未变。在此想起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中对The Whole Earch Catalog的引用: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成为乔布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mi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