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得还不够。我想,十六岁的我一定会失望的。
外婆出租是艾达为了对抗孤独的生活开发出的创新性业务。艾达的最初目的是借此带来新的社交群体,以排遣寂寞。人是社会性动物的基础属性,决定了很多人很难一个人对抗孤独,必须定期同固定的群体组织产生交互,才能产生安全感。从夫妻状态骤然变成单身状态,使艾达对生活一下子手足无措。出租期间和各类人群的接触后,最终和伊莉莎产生共鸣,惺惺相惜。
从开发副业的角度。外婆出租项目的出现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打开了新思路。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当作商品售卖给需要的人,不但能激发自身的活力,也能释放自身发展的潜能。绝不因为年纪给自己的行动设限,也绝不将自己的思路封闭。只要还活着,就可以继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结合当下的经济形势,相似的副业还有:日租式伴郎,伴娘,大学生上门做菜,协助遛狗等新兴兼职。和日租外婆一样,是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中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打发时间和体验生活的新模式。网路最近很火的一句话: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同样,勇敢的人赚更多的钱,在每一刻中寻找永恒。
从独居老人的角度。不是所有老人都有艾达一样优异的学习能力,做为优秀的诗人,艾达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其一直以来面对生活勇气和能力去接受新事物。如今更现实的是,老龄化社会遭遇“扫码时代”,如何找到办法让两者并行不悖,让老年人过上正常生活进而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从剧情的角度。孤独的灵魂得到陪伴,在无趣的生活中结交到新的朋友,为自己的余生照进了一束光。这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中间还有因为某个奇葩的误会,让两人产生隔阂,最后再因为一个意外的奇迹,和好如初。大体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孤独梦想家》等西方畅销小说的模式相同,无甚新鲜感。剧情展示上,前半本采用平行线的叙事方式,以章节轮换的形式讲述艾达和伊莉莎相遇前的情况。塑造的最大期待是两人会因为何种方式意外相遇,在相遇之前一次次描绘两人擦肩而过的宿命感,有了《向左走,向右走》的主人公的巧合性。
同艾达产生孤独的原因不同,伊莉莎的生活始终处于: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的格格不入中。这里面有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情绪,有地区文化差异带来的认同感缺乏,有身边好友的非契合生活方式等诸多原因,归根到底依然是没有同频群体的无助。伊莉莎能见到艾达则有赖于她对生活的尝试。包括频繁的男女关系,逛画廊,玩BUMBLE,发起募捐和投票推广,伊莉莎是在不断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中一步步和艾达靠近。
伊莉莎和艾达的年纪不同,派遣孤独的方式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同样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期待。深思熟虑去选择并勇敢地担当自己想要的人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盈。
社会大背景,腐国脱欧。艾达和伊莉莎经历了漫长的脱欧历程,伊莉莎和周围的朋友大多是支持留在欧盟。想到有UP主分析:实际上腐国人是明白在欧盟给腐国带来的好处,但是因为好玩的关系,觉得自己投一票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结果导致你一票,我一票,成功让腐国脱欧。当然如书中的阿基一样,我和阿基关于腐国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书和电视。而很可能我们现在看过的作品,所描述的腐国和现实完全不同。
另及:腐国人不愧是茶叶消耗大国。正山小种出现的频率都超过了普通的配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