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振兴之路

作者: 雒宏军的菜园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7:37 被阅读14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雒宏军

    当下,农村学校的凋敝是不争的事实。随着适龄儿童少年的减少,学校生源逐年下降,撤点并校,又使得农村教育不断收缩,加之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气,学生不断向县城或者城市集中,农村学校日渐冷落。但是,又不能否认这些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随着标准化工程的实施,学校内设更加充实,学生食宿条件极大改观。在农村地区,学校建筑还是很显眼的,与周围低矮的民房相比较,颇有些鹤立鸡群之感。这些方面的“振兴”和农村学校的凋敝现象是并存的。

    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寻求农村教育的振兴之路,这不仅是农村师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教育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

    师资问题是当务之急。二十年多前的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应该说是最好的时候,那个时侯,大量的大中专学生毕业,被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给农村学校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民办教师的转化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前些年,随着高中的扩张和教师进城,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多被“抽血”,就形成了今天的“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地方试行的“教师轮岗制”就很有意义,相隔几年,就要轮换学校,这就给农村学校的师资带来变化,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文化结构,比那种没有归属感的支教方式效果要好的多。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轮训。每三年或者五年一个周期,让教师重新“回炉”,接受一年或者半年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由国家财政予以保证。但是,轮训又受到国家财力的限制,加之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配备普遍不足,人手吃紧,要想让一部分教师离开岗位,专门参加培训,似乎还不现实。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制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慢功”,需要长久的努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硬功”,实践证明,如果做得好,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育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倡导教育家办学,无疑对校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校长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学校不仅缺少优秀教师,更缺少优秀校长,选拔具有较新理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农村学校的校长,让优秀校长愿意到农村学校担任职务,这些都涉及人事体制问题。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育教学质量低,对管理者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些校长可能就此沉沦,碌碌无为,有见识的校长更容易在这样的岗位上“出彩”,做出一番成绩。因此,与教师轮岗制相适应,校长也要动起来,建立校长流动机制,保留原有的职级和待遇,甚至予以倾斜,让优秀校长投身农村学校管理,改变学校面貌。

    农村教育一直和教育质量的低下联系在一起,这是造成很多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反映出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所以,振兴农村教育,就是意味着要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之所以要在教师素质,学校管理上下功夫,落脚点还是一个质量。说到质量,这是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是,就从升学率来说,因为办学条件的先天不足,管理的低效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限制,加之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环境的恶劣,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不小。在这种不对等的竞争中,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艰巨,课业负担可能更为沉重,这些都会极大的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十分厌恶,在这样的情绪主导下,教育质量从何谈起?所以,农村学校的变革更为重要,改变评价方式,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营造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不仅是“学园”,还是“乐园”,学生愿意停步学校,更愿意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说到最后,我还想从文化的角度来反思农村教育问题。对此,刘铁芳教授在《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一书中做出了审视。他说,当下的乡村教育设计,扩而言之,我们的整体教育设计,实际上更多的就是一种“逃离乡土”的教育设计,乡村只是作为城市文明的参照,补充,作为被城市所“观看”、俯视的对象,乡村作为前现代的“他者”被排斥在为教育所展开的现代性想象的边缘。基于这样的设想,农村学校的功能与定位的问题就显得非常深邃和必要。农村学校教育如果割裂了和农村的文化联系,眼光只是盯着城市和城市生活,十多年的教育只是为了有朝一日从乡村“逃离”,这对于多数农村孩子来说,就逃脱不了失败者的命运,没有了成功的感受,反过来又会对十多年的教育生活表示怀疑,对学校教育的价值表示怀疑。所以,农村学校要挖掘自身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成长的同时能够认同自己的乡土环境和乡村文化,愿意去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教育要为学生生活服务,而不是活生生的割裂学生的生活。

    归根到底,教育是社会事业,但也是依附于经济发展的。城市之所以吸引了众多人口,就是因为在城市能够获得工作岗位和更多的收入,要想使农村人口不再逃离,只能增加农村的吸引力,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实力。当农村经济得到振兴,农村教育的振兴也就为之不远。但是,基于教育的马太效应,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消除代际贫困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办好教育,是守土有责,办好农村教育,更是良心工程、民心工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助力农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教育的振兴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r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