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心情:才思泉涌,却无从说起。这本书买回来已经有近一年之久了,今天才摸起来,这样的书在我的书房里还有很多本,有放的时间更长的,有还没有拆封的,我从小就不爱读书,这点我不可否认,我印象中阅读完全了的书真的没有几本,而且我到现在已经记不起自己都看过哪些书了,阅读贫困户就是我了。
听到好朋友说读完一本书大概只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我是又羡慕又失落,就好像一个长相平平的人面对着一位五官精致的美人儿。恨老天爷怎么没有赠我一个会阅读的脑,恨自己人生路都走半了也没毅力坚持一个会阅读的习惯,生平第很多次因为精神的贫瘠而感到挫败了,但每次都无疾而终。杨绛先生说无疾而终算是人生最幸福的结局了,没有经历病痛折磨就这样死去了。于是我特地查阅了这个成语,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杨八老越国奇逢:“到三十六岁,忽对人说:‘玉帝命我为江涛之神,三日后,必当赴任。’至期无疾而终。”原意:无病无痛地往生,同“寿终正寝”,并备注有已经不做此解,对于出处原文我本想找出来上下通篇理解一番,但看到这第18卷的题目,便也兴致缺缺了。这个成语衍生到现今,也就成了:事情的发展最终走入末路,没有任何结果,有虎头蛇尾之意。指不可抗力的失败结果;也有解释成: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后面的两种翻译也就是我认知里的无疾而终了,带点遗憾,带点讽刺,但总归还算是要划在中性词中。毕竟不带个人情感与观点的陈述性词汇当然要属中性词,虽然陈述的并非优良事件。那它的反义词又该是什么呢?工具书贫瘠,只得网上查了一下:不得善终。这样看来,或许一褒对一贬才更加合理,杨绛先生的幸福终结似乎更让人容易接受了。抱歉在这个成语中我纠结了这么久,我的思维似乎一直有这样的迂回路,学生时代在做各类理工科题时就总会绕到自相矛盾的结果里去,一边绕还一边感叹是不是因为过分聪明,才能想到这些“意外惊喜”,但其实并非如此,成绩优异者往往是直通正确答案的,那些周折的迂迂回回,其实就是差距罢了。接上一茬,所以我贫瘠的精神世界,终于要开始拓荒了,我的世界要无疾,不要而终。
我特别不喜欢自己的一个心态,每次读完书或者工作完,都感觉像生活亏欠了我一般,一定要大吃一顿,嗨玩一场才能弥补因读书和工作受到的罪,我不喜欢却不能抑制这种情绪的发生,烦恼就此而生了。曾经看过一个“阈值”理论:休息,玩耍,吃喝给人兴奋的阈值比较低,容易达到,而读书,工作则阈值比较高,所以人会更愿意去做容易使自己开心的事情,躲避开高阈值的事情。显然我从高阈值事情到低阈值事情所得到的快乐,似乎使我更加喜欢低阈值事情了,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或者说是一种人性,就像植物叶的趋光性,就像植物根的向地性,而能改变的就是阈值的设定了,一个漫长但是可为之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