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条法则中提到,父母除了要爱孩子,还需要为孩子做很多其他的事情。那么到底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要视父母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性格而定。
为人父母,你不能按照固定的一套指导法则来教育每个孩子,这根本不会对孩子起到任何作用。我有朋友用同一套育儿方法非常顺利地养大了三个孩子。但到了第四个孩子时,就没有那么省心了。这个孩子的性格与前面三个孩子完全不同。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很独特,一点都不会屈服于父母权威的教育方式,也很难理解他人。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但性格却很古怪。例如,他老爱穿着衣服睡在地上,即使父母在他睡着时把他的衣服脱了,只要他一醒来,还是会再把衣服穿回去。
他总是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更没能像哥哥姐姐那样成为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所以父母和他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为了能和孩子好好相处,父母不断相互交流、一起讨论,看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适合这个孩子,以及适合孩子的原因。而且他们还讨论了如果用对待前三个孩子的标准来对待这个孩子,那对孩子来说是否公平、有效。最后,他们权衡利弊,选择了那些适合第四个孩子的育儿法则。其实,践行什么样的法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真正反思了自己的育儿方式。
不仅如此,他们由此也开始质疑并思考前三个孩子的养育方式。后来,他们发现这种反思过程竟然帮助他们改善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如果父母想要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那就要针对和孩子发生过的冲突或让孩子感到沮丧或烦恼的地方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思考自己该如何帮助孩子。
相反,如果父母不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就很难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这就像是你在去超市购物前如果不先想好要买什么东西,当你回到家后,很可能发现自己买的很多都是没用的东西;或者你去度假前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去度假,那么你就很难好好地享受度假的整个过程。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思考自己的育儿方式,那你可能只是勉强合格,却永远当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去超市购物前不先想好要买的东西,当你回到家后,很可能发现自己买的很多都是没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