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这个毛病相信很多人知道并深受困扰,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我工作后这一毛病的坏处渐渐凸显出来,曾让我产生焦虑不安、失眠等情况,使我在那一段时间的情绪十分糟糕。幸好,现在我已逐渐克服了拖延这个坏习惯了。那我是怎么做到不拖延呢?
第一,设立目标。
这里的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务实的。不要设定那种“我要克服拖延”“我要学好数学”等等这些作为目标。如果我们是在制作十年计划、三年计划之类的,是可以使用这些作为目标。但是我们是为了克服拖延,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这样设定“明天九时十五分前完成报告的第一部分”或者“明天7点到达公园慢跑2小时”。
目标设定得越具体、操作性越强,我们行动的机率越大,只要我们能行动起来,那么后面剩下靠的是坚持,毕竟我们不是不想行动,而是喜欢拖着不动。
第二,学会使用时间管理,优先做重要事务。
我们一天24小时里,有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须当天完成的。那么在开始工作或学习时,首先把事情任务分类成紧急与非紧急,将紧急事项优先摆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警示自己,让自己优先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让我们有动力马上行动外,还可以在我们之后的时间里再次出现拖延时,不会有任务不能上交的情况出现。
第三,不要用主观时间去做事情,要用客观时间时间行事。
客观时间是我们的钟表时间。而主观时间呢,我们用例子来说明,例如我们在赖床的时候会觉得时间特快,才睡了那么一会儿,又快迟到了。这里的快慢,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当我们说“晚餐后开始学习”,这个晚餐后可是一小时后也可以三小时后,其实我们是在使用主观时间。主观时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人总爱迟到。
拖延症人群中,有些人的主客观时间是严重不同,这是他们产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我们安排事项的时候,必须使用客观的时间。例如,安排作业时间,我们可以说:吃完晚餐后,八点三十分开始做作业。或者对于我们的起床时间,可以把起床时间提早一点,把赖床时间计算进去:6:50必须起床的,调好两个闹钟,6:30一个6:40一个,给自己10分钟赖床时间,当然不放心可以在调一个闹钟。而不是闹钟响后,在心里说再睡10分钟,然后就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了。
以上这三点,是能够解决我大部分拖延问题的办法。当然,拖延症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拖延症因为产生的心理因素不一样,可能我的方法并不适用,可以看看《拖延心理学》这一书寻求更佳的解决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