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非虚构作品,被传媒大学选为教材(三)

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非虚构作品,被传媒大学选为教材(三)

作者: 草根作家王智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9:19 被阅读0次

    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图片选自网络向为此付出者致敬

    非虚构的人物事迹类稿件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采用之外,许多单位也急需这样的稿件,因此各位写手一定要掌握它的写作方法。

    总的来说,这类稿件有两种写作方法:一是按时间顺序写,这个顾名思义,但是必须要写实事,切莫“套话和喊口号”;二是打破时间顺序,按照实事类别归类写(比如廉政的事归一块,爱心的事归一块,勤俭节约的事归一块等)。

    本文属于后者写法,希望文友细心揣摩。

    (三)

    在兴隆村,你要想按房子的好坏去找村干部的家,那就大错特错了。村里有3栋新砖房,没有一栋是村干部的。

    刘建民的两间泥草房,房草已片片脱落,屋里没一件象样的家具。也许正是他家草房脊连着村民草房脊的缘故,村民信赖他。  

    建民家不富,但他不贪钱。对集体的钱,不管是多是少,他都掂量得很重。  

    村会计唠起来:“建民当村长,不占一分钱公款。他知道村里穷,到乡里开会不知多少趟,两块八的补助费一天没报过。在乡开完会,有嘴馋的村干部好钻小饭馆,而建民抹头就回村。”  

    给村里按自来水时,建民带几个人,怀揣数万元巨款到佳木斯买件儿。住店一宿5元钱他嫌贵,找了好几家,换个4.5元的(这是佳木斯市旅店的最低标准)。  

    赶上吃饭时,按说他点两个菜,谁又能说啥呢?可是,他进饭店竟吃了一碟咸菜和一盘麻辣豆腐。  

    饭店服务员打趣地问他:“你们在农村咸菜和豆腐还没吃够啊?”  

    刘建民笑着回答:“城里这些玩意和农村的不一样,这也是尝鲜儿。”  

    刘建民的亲属眼巴巴看建民当官,自己却一点光也沾不上。建民一个连襟,因不交承包费,部分地被收回,可他第二年又硬给种上了。

    然而,到秋天,刘建民领着乡司法助理来到他家,没收了他14袋黄豆,还罚了两袋。

    为这事,刘建民的大姨子又哭又闹,骂他无情无义。而刘建民想,你骂也好,闹也好,事就得这么办。我要管不住亲属,还能去说别人吗?  

    去年秋,乡派出所让村里配一名治安联防队员。别看联防队员不算什么官,但有工资还着装,村里的小青年眼热着呢!

    村委会掂量来掂量去,觉得刘建民的弟弟建成刚从乡里高中毕业,论条件,样样够,就决定让他当。会上,刘建民左挡右挡也没挡成。

    第二天,村里就把建成的材料报到了派出所。可谁想到,刘建民脚跟脚到乡派出所,硬把弟弟的材料要了回来。

    他回到村里,对村班子成员说:“我当村长,我弟弟就是条件够也不行。别人要说一句闲话,我耳朵就发烧。”  

    后来,这治安联防队员的差事让一个普通村民的孩子干了。刘建民在村长的位子上,给村民留下了一片“清风朗月”。

    注明:此稿刊发在1990年4月16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时有删减,原题目为《啦咕河记住他》。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将此文选人培训新闻工作者教材。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非虚构作品,被传媒大学选为教材(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cs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