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才华与美食

作者: 潇湘雨妃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01:28 被阅读44次
苏东坡的才华与美食

说起苏东坡,人们就会想到东坡肉,就能随口念出苏东坡的一句诗词 ,一千年来,他的名气早已传扬海内外。

人们又是因为什么喜欢他这个人和他的美食及他写的词的。

苏东坡字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岷江河边,一座温暖向阳的小城。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的文采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二十岁高中进士,三十岁时,被文人墨客所追捧,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年轻的苏东坡可谓意气风发,才华外漏。

                          《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曾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东坡在凤翔任职的路上就给弟弟苏辙写过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表达事情的偶然及人生的不可知。但不应放弃理想和寻求。

此诗不仅看到他们兄弟的感情,也表达了苏东坡的人生底蕴,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时,因持不同政荐离开汴京来到徐州,在中秋佳节,怀着复杂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写给弟弟苏辙的千言绝句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不仅平常其书信往来达数百封。更是在危急时刻出手相帮。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文字狱中以为自己必死写给弟弟苏辙的。以一首这样的诗来表达他的不舍及永生为兄弟的情怀。

在乌台案中,弟弟苏辙冒着生命危险通风报信,以减少苏东坡的牢狱之灾。等案情有了定论后,苏辙又上奏朝廷消减官职减轻哥哥的罪行。这才是真正的兄弟情义!

                              《二》

东坡肉,顾名思义,为苏东坡所创。

乌台案后,苏东坡被贬为黄州。从天之骄子落到这个地步,不能为国家分忧,内心是很痛苦的。通过道家和儒家学派的熏陶,对逆境有了深刻的改观,摆脱了精神的困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朋友马梦德出面得了一块荒地,在山的东面有一块坡地,和家人自耕自种。真正把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中,悠然自得。

面对生活困苦,苏东坡不在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持乐观的态度,随遇而安,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反而成就了他的另一番事业。

久负盛名的《念奴娇. 水调歌头》便是在这里完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遥想公瑾当年,小娇出嫁了,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因久居东坡,好多词都是在这里完成。从此以“东坡”自居。苏轼因此得名苏东坡。

他会用人间温暖去排解心中的苦闷。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拥有真性情,用自己内心的灵性发现生活的乐趣。努力去营造一个世外桃园式的轻松生活。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苏东坡的经济状况就只能买这种猪肉。买了按自己的方法去做。做美食在他眼里那就是一种享受!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拿一口锅放少许水,小火慢炖,温度适宜,油从肉里浸出,肉慢慢就会入味,东坡肉要的是自熟。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老少皆宜。

东坡饼的诞生却是一个无心之举。

因生活让他变得自在,和继连和尚下棋饿了就让小和尚去准备吃食,但只剩一碗素面。本想在麻油里过下油就能吃,但夜色已晚,小和尚因犯困就打起了盹,把面条给炸成了糊状。但吃起来酥脆,颜色金黄。苏东坡经过改良就做成了东坡饼美食。

生活中苏东坡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内心简单,与人为善。虽经过了生死考验,还是带有天真色彩的他把苦哈哈的生活过成了充满诗意般的逍遥人生。在内心实现了自我突破后,人也从讽刺和不忿变得宽容和豁达。

                    《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东坡爱竹,也是喜欢竹子的清高随性。竹子和他终身相伴。

年轻时,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

:“门前万竿竹,堂前四库书”;

中年经过乌台诗案,心情渐平淡: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

大起大落的老年,再看竹:

“累进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由豪迈到豁达再到恬淡,这也是他的人生处事态度。

苏东坡不仅爱竹,还画竹。竹的风骨,竹的品质,竹子的高风亮节都是苏东坡所喜爱的。

文人画竹,总是一节一节的去画,只有苏东坡画竹是一根竹子直冲天际。喜爱竹子的不屈不挠,意气风发。

文人雅士爱竹是喜爱它的绿意盎然,玉树临风。苏东坡爱竹是喜欢它的天性随意和洒脱。

                      《四》

说到苏东坡的才,肯定离不了他为官时的政绩。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为了守护好这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一是在任杭州知州时,拒开八丈沟以防颍州被淮水倒灌,接着疏浚颍州西湖的蓄泄洪通道,便利了颍州的通往淮水的航运交通,并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被后人称作“苏堤”以纪念苏轼,至今“苏堤春晓”已成为杭州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二是任职扬州时,取消了扬州的“万花会”。

他为民着想,不畏权势的人格魅力才征服了那的老百姓!

                             

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关系不算融洽,可能才知道为人父的重要,对自己的儿子很是看重。直到生命弥留之际都有儿子陪在身边。一代大文豪因为诗词和美食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被人忘记,反而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相关文章

  • 苏东坡的才华与美食

    说起苏东坡,人们就会想到东坡肉,就能随口念出苏东坡的一句诗词 ,一千年来,他的名气早已传扬海内外。 人们又是因为什...

  •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卷一讲了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为我们介绍了他卓越的才华及其伟大的人格的形成。 苏东坡从小的...

  • 《苏东坡传》:才华横溢,乐观,热爱生活

    苏东坡(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1、才华出众。 2、乐观豁达。人生多次被贬,但依然乐观面对。 3、热爱生活和美食。...

  • 2018-02-13 极品男人 苏轼

    “男女通吃”的苏东坡:魅力不只靠才华 ...

  • 天人合一苏东坡——读《苏东坡传》

    每次拿起《苏东坡传》,皆手不释卷,意趣无穷。之前从其诗词中感受着苏东坡的伟岸形象与俊朗气质,感叹其才华横溢。而阅读...

  • 名人与美酒之苏东坡与酒

    名人与美酒之苏东坡与酒 北宋诗人苏东坡嗜美食,其饮酒“知名度”虽远不及李白、贺知章、刘伶、阮籍等,但却颇具“特色”...

  • 美食与诗—苏东坡

    因对文章的质量有所期待,却因能力有限,每天只能构思文章提纲,在空闲时期加以打磨。故集中发文,请见谅。 有人说,世界...

  • 对比出的崇高:《苏东坡传》札记

    吴迪 也许在苏东坡传里谈论王安石此人有些奇怪。但是苏东坡这样一个在历史上享有极高名誉与才华的人,他的政...

  • 当饮食与文艺发生碰撞

    美食和文艺从来都是一对佳偶,当年苏东坡就是热爱美食又是资深文艺达人。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

  • #娴娴书单,10/100,《苏东坡传》

    苏东坡绝对是北宋年代的斜杠青年,本职是诗人,又因为才华进朝堂做官,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美食家,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的才华与美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di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