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是真实存在的,而恐惧却是一种选择。
-------《重返地球》
去年的一场疫情蔓延全球,有的人因此失业,有的产业因此倒闭,疫情危及人的健康,经济和生活,使很多人产生焦虑、恐惧和无助感。
社会环境中,有很多因素导致我们焦虑,困惑,如何决策,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书中讲到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快速提升思维方式,轻松做出理性决策,获得成果。
作者周国元,北大法律硕士,美国艾奥瓦大学信息管理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模米咨询创始人,曾在世界顶级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任职。
一 焦虑的产生
书中写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高速发展时代,时代具有易变、复杂、模糊、和不确定性,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冲击着甚至颠覆了人们的知识体系,也必然改变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这些变化让人应接不暇。
人们还有面临日益强大的超级机器人的挑战,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正在突飞猛进,并逐渐取代部分高薪岗位。“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在数据科学经典《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预言:人类从此不要奢望跟机器竞争有正确答案和最佳解决方案的任何工作。在危机起伏的大环境下, 我们不安、焦虑。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发展的特定时期都会遇到重大决策的三岔路口,需要做出明确的方向性选择,在重大的工作或生活决策面前,决策和选择关系着个人事业的成败和公司未来的发展,甚至未来的存亡。我们怕抉择失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难免更加焦虑不安。
焦虑在这个时代蔓延,我们急需一套科学的方法突破“焦虑”,以便面对关键选择也能更快更好地学习,更自信更科学地决策,从而从容地生活。
二。突破焦虑:飞跃“舒适区”和“快速思考”
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对未知和可能超出预判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会觉得失去控制,因而产生烦躁和忧虑的情绪。只有通过对问题深入、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要养成理性思考、理性办事的习惯,人们首先要走出心理上的舒适区和大脑快速思考的本能。
心理上的舒适区就是我们常年形成的固化思维方式和被思维方式决定的学习习惯、观念和行为等。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家庭背景、年龄、经历等很多因素都是营造舒适区的基石,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对对自身能力边界的判断。我们在舒适区做事,能够掌控且有安全感;反之各种不习惯不舒服。舒适区像引力中心拉着我们在区内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两种思考系统:快速思考和慢速思考
诺贝尔获奖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在《思考,快和慢》中指出,大脑有两种不同的思考系统:以直觉和感性为基础的系统快速思考和理性的系统慢速思考。面对任何问题,大脑首先本能地启用快速思考系统,渴望在过去的经验里快速、直接找到答案,哪怕答案牵强,有时也会照搬照抄。只有在快速思考陷入困境时,才启用慢速思考,利用更靠谱的理性逻辑分析看待问题。
舒适区和快速思考让人安于现状,“焦虑”的大脑本能地排斥理性思考,习惯性地按照主观判断和本能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我更新和突破。
我们需要在思维层面上突破舒适区的束缚和人脑快速思考的惯性,养成理性思辨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焦虑”中突围,面对问题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机会完成平凡到优秀的提升,甚至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今天看了此书的第一章节,后续。

网友评论